期刊文献+

《祖堂集》的基礎方言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祖堂集》二十卷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南宗禪燈史書,在研究唐五代禪宗思想以及中古、近代漢語史上均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而目前漢語史研究方面對《祖堂集》最大的關注在於此書是否包含唐五代的閩語成分這一問題。梅祖麟先生的一系列論文推斷:雖然《祖堂集》基本上使用唐宋時代的共通語(北方話)寫成,但書中的偈頌、會話中的一些語法和現代閩方言相一致,這就是唐五代的閩語。梅先生所提的五項閩語成分是:一、表複數的人稱代詞詞尾'濃(儂)';二、牲畜雌性成分後置形式'~母';三、方位介詞'著';四、遠指代詞'許';五、疑問代詞'底'。本文擬對此五項閩語語法成分作進一步的研究,證明這些成分(除第三、四項爲誤解,第五項當爲通語外)在唐五代不能認作閩語,只能認爲其是表示南方方言特徵的標識。至於《祖堂集》的基礎方言,筆者認爲應當根據對書中的異文別字的音韻分析來研究。《祖堂集》文本的異文别字,聲母方面是由於清濁混用、莊章組不分、精章組不分、見溪混用、影以混用、匣云(黃/王)混用等現象所致。這些現象有屬於通語性的,也有具南方方言性質的。韻母方面是由於魚麻混用、支魚混用、陽聲韻尾的合併、入聲韻尾的合併等現象所致。這些音韻特徵同樣並非閩地獨有,但綜合起來看,還是符合包括閩語在内的南方方音特點。《祖堂集》的各種原始資料,先滙集在閩東福州雪峰門下,而後寫定,在泉州編纂而成書。《祖堂集》由閩人編定,其語言具有南方方音中的閩音特徵。因而我們可以認定此書的方言背景(基礎方言)確實是閩語。
作者 衣川賢次
出处 《新国学》 2014年第1期1-56,共56页
基金 2010年花園大學特别研究資助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