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逮捕案件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
5
Study on Quality Criteria of the Cases Submitted for Approval of an Arres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刑事诉讼价值在诉讼的不同阶段有价值选择的位阶性,批捕阶段应以“控制犯罪”为第一选择。适用逮捕的“有罪”标准不仅包括“确定之罪”,还应包括“存疑之罪”。检察实践中以“诉、判”的结论为评价逮捕案件质量标准的做法不妥,批捕工作只要遵循程序设计的轨道进行都应视为正确。
作者
孙秀宁
机构地区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24,共3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逮捕案件质量标准
逮捕环节
刑事诉讼
逮捕标准
检察机关
批捕质量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9
1
南京市检察机关"执法观念"专题调研组.
对适用逮捕措施的反思[J]
.人民检察,2002(12):49-49.
被引量:1
2
朱孝清.
关于逮捕的几个问题[J]
.法学研究,1998,20(2):111-117.
被引量:24
3
韩杼滨.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3,0(2):16-22.
被引量:7
4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1998,0(2):9-15.
被引量:2
5
隋光伟.
论逮捕的质量标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2):57-59.
被引量:1
6
闵春雷,刘铭.
羁押的理性控制——羁押实质条件之完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22-127.
被引量:9
7
宋英辉.
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的理念与总体构想[J]
.人民检察,2007(07X):6-8.
被引量:17
8
陈虹伟,王峰.寻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点--附条件逮捕制度低调运行3年后加速推进[N].法制日报,2008-08-31(1).
被引量:1
9
刘金林.附条件逮捕:人权保障背景下的探索[N].检察日报,2008-09-05(3).
被引量:1
10
杨金才.审慎对待"风险逮捕"[N].检察日报,2008-06-08(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邵义祖,张少林.
浅谈对“有逮捕必要”条件的把握[J]
.人民检察,2005(07S):44-46.
被引量:4
2
苗生明,王伟.
附条件逮捕定期审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检察,2008(20):9-12.
被引量:9
3
张兆松.
质疑附条件逮捕[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20-24.
被引量:3
4
刘强.
论被追诉人称谓的科学性——以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为范例[J]
.研究生法学,2009,24(3):90-104.
5
贺恒扬.
对批准(决定)逮捕条件的理解和把握[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45-5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潘世芳.
浅谈“附条件逮捕”制度[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1):65-67.
被引量:1
2
李昌林.
论降低羁押率[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10):65-71.
3
李昌林.
降低羁押率的途径探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4):88-98.
被引量:11
4
张兆松.
质疑附条件逮捕[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20-24.
被引量:3
5
陈可可.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合法性、正当性及其完善[J]
.中国检察官,2009(7):11-12.
6
张兆松.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J]
.现代法学,2009,31(5):157-163.
被引量:10
7
宋超.
我国逮捕条件的缺陷与完善——从附条件逮捕制度的产生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谈起[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54-57.
被引量:2
8
李昌林.
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进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J]
.现代法学,2011,33(1):114-122.
被引量:51
9
徐荷生,叶波.
浅析对逮捕“三个条件”的实务把握[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5):102-105.
10
倪修银,席庆堂.
对附条件逮捕制度实践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4):50-50.
被引量:1
1
周奇君.
批捕案件质量不能以“诉得出”和“判得住”为标准[J]
.人民检察,2006(01X):55-55.
被引量:1
2
杜学栋.
“可捕可不捕”不是法律术语[J]
.人民检察,2007(05S):63-63.
被引量:1
3
陈刚,卢新华.
审查逮捕适用标准刍议[J]
.人民检察,2006(05X):39-41.
被引量:4
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未成年人审前羁押状况调查[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2):132-139.
被引量:5
5
邹震宇,沈阳.
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J]
.中国检察官,2016(11):51-54.
6
闫艳,倪冬梅.
逮捕案件质量评价标准的科学设置[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5):99-99.
7
卫珅珅.
贾某某盗窃案捕后不诉引发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4):77-78.
8
魏海晓.
论合同诈骗罪逮捕标准难题的困境与出路[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4):247-248.
9
解凡.
论逮捕的条件与适用[J]
.内蒙古检察,2000(3):25-27.
10
孙雪丽,彭慧.
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调查报告——以某分院近五年适用附条件逮捕案件为样本[J]
.中国检察官,2014(13):52-55.
被引量:1
人民检察
200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