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释道哲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部分,也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该文对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从对人类起源、人类存在以及人类终结这三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上进行分析,发现三家思想都将济世与修身作为自身的终极目标,但是理论的表达存在差异,实践的途径各有侧重,也都对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做出了阐述。
作者
刘晓婷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4期33-34,共2页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释家思想
道家思想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孙亦平.
论道教心性论的哲学意蕴与理论演化[J]
.哲学研究,2005(5):53-57.
被引量:10
2
杨海文.
“互文”与“互动”:儒道关系新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48-51.
被引量:4
3
黄勇.
儒释道三教融合共生与道教的自我调适[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97-199.
被引量:1
4
成守勇.
成玄英“援佛入道”探[J]
.宗教学研究,2005(1):134-139.
被引量:2
5
马良怀.
论汉晋之际道家思想的发展[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1):72-80.
被引量:2
6
汤其领.
三国时期道教流布探论[J]
.史学月刊,2004(12):112-11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杨海文.
儒学独断论的表现形式与突围策略[J]
.学术研究,2004(7):64-68.
被引量:2
2
姚卫群.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J]
.南亚研究,1999(2):49-55.
被引量:4
3
马良怀.
汉晋之际庄园经济的发展与士大夫生存状态之关系[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4):7-15.
被引量:12
4
陈少明.
“孔子厄于陈蔡”之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47-154.
被引量:17
5
[1]范晔.后汉书[Z]. 北京:中华书局,1973.
被引量:2
6
[3]王葆ND071.正始玄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7.
被引量:1
7
[7]陈寿.三国志[Z]. 北京:中华书局,1982.
被引量:3
8
[8]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 北京:中华书局,1987.
被引量:1
9
[13]石峻.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Z].北京:中华书局,1981.
被引量:1
10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7
1
许艺川,孙丽蕴.
重议《难经》注者吕广的年代问题[J]
.中医文献杂志,2022,40(6):47-48.
2
苏俊霞.
进取与不争:儒道人生态度优势互补新议[J]
.河北学刊,2014,34(4):174-177.
被引量:3
3
于斌,邹涛.
从教众的产生过程看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宗教命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32-333.
被引量:1
4
邓天杰,江培儒.
佛学心性论与道教心性论的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8):36-38.
被引量:2
5
冯浩,马良怀.
汉晋之际江南艺术世家的形成及特色——以琅邪王氏、陈郡谢氏为视域[J]
.齐鲁学刊,2018(6):101-105.
6
邹秀季.
《云笈七籖》心性思想——以“性”、“心”、“神”、“情”为中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6.
7
邵培仁,姚锦云.
和而不同 交而遂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52-62.
被引量:19
8
石丽娟.
道性伦理:道家伦理思想新释——以老子伦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
.江淮论坛,2016(2):103-108.
被引量:2
9
石丽娟.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道教“道性论”的发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11-15.
10
王蕾.
试析宋代新儒学对道教思想的融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16-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李著榕.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J]
.心理月刊,2020,0(4):45-45.
被引量:1
2
黄昱.
浅谈苏轼散文中的儒释道三教思想[J]
.文学教育,2021(4):44-45.
被引量:1
3
骆正言.
《民法典》名誉权条款不再保护人格尊严?——论“名誉感”保护的意义、对象和界限[J]
.西部法学评论,2021(2):109-120.
被引量:2
4
张忆然.
被害人视角下损害名誉犯罪的教义学构建——基于“被害人图像”对“公共人物”的检视[J]
.北大法律评论,2019,20(2):154-176.
被引量:1
5
李颖峰.
诽谤罪基本问题比较研究——以韩国毁损名誉罪为视角[J]
.东疆学刊,2021,38(3):88-98.
被引量:2
6
山琼琼.
网络名誉侵权的法律规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21):146-147.
被引量:1
7
丁凤琴,孙逸舒,赵虎英.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偏向性[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3):315-3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陶丽丽.
论赛珍珠《大地》的中国文化主体性[J]
.艺术科技,2020,33(23):71-72.
2
张悦,周一舟.
中国文化下名誉概念净脏隐喻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24,44(1):11-17.
1
贾健.
我国传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J]
.艺术评鉴,2018,0(13):84-85.
被引量:1
2
杨婷,王倩.
略论佛家思想对唐传奇通俗化的影响[J]
.芒种(下半月),2018,0(7):35-36.
3
红猪(翻译).
经典回眸[J]
.环球科学,2019,0(3):96-96.
4
周淑舫.
吴兴文化世家沈氏宫闱才女创作探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9):40-45.
5
任增强.
《画壁》与蒲松龄对界限的操控: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志异》研究·结语篇[J]
.蒲松龄研究,2018(4):70-83.
被引量:4
6
胡天安,巫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图).
巫山全域旅游:深植文旅沃土 融合再升级[J]
.今日重庆,2018,0(12):102-10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