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郭沫若比较研究摭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郭沫若是中国新文学的两位开山大师。从文学比较的视角入手 ,对鲁迅、郭沫若的经历、思想和创作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 ,从中挖掘丰富的文化蕴涵 ,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建设及由此思考人文学者的历史责任乃至文学研究的创新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张万仪
机构地区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鲁迅
郭沫若
中国
文学
文化
现代化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张万仪.
特定情感的个人体验——鲁迅、郭沫若的婚恋及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比较论[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68-74.
被引量:2
2
杨义.
文学研究走进二十一世纪[J]
.文学评论,2000(1):5-20.
被引量:25
3
张万仪.
故乡与童年的烙印──论童年经历对鲁迅、郭沫若创作个性的影响[J]
.贵州文史丛刊,1999(5):46-50.
被引量:5
4
张万仪.
变革时代的文化选择──鲁迅、郭沫若弃医从文比较论[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74-80.
被引量:4
5
黄育新.
《呐喊》《女神》文化启蒙思想比较论[J]
.求索,1991(3):97-101.
被引量:3
6
陈方竞.
“以鲁视郭”心态批判——从郭沫若“薄海民”特征说开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30(2):26-31.
被引量:4
7
沈光明,陈方竞.
在断裂的深层——论鲁迅、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
.天津社会科学,1990(1):78-84.
被引量:3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编..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792.
9
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2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郭英德.
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J]
.文学评论,1999(2):61-66.
被引量:21
2
曹顺庆,李思屈.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
.文学评论,1997(4):43-52.
被引量:78
3
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
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
.文学评论,1997(4):72-78.
被引量:68
4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J]
.文学评论,1997(4):96-98.
被引量:2
5
《文学评论》的40年[J]
.文学评论,1997(6):153-156.
被引量:6
6
Stephens MB,Von Thunt AM,郝丽云,徐世侠.
美国军事医学信息学:在战备部署环境下的信息获取[J]
.海军总医院学报,2009,22(4):218-222.
被引量:7
7
于彤,刘静,贾李蓉,张竹绿,杨硕,刘丽红,李敬华,于琦.
大型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15,10(3):80-82.
被引量:55
8
王若佳,李月琳.
基于用户体验的健康类搜索引擎可用性评估[J]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7):92-102.
被引量:22
9
伍晓明.
郭沫若早期文学观与西方文学理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3):103-12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5
1
陈仲义.
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与吕进先生商榷[J]
.南方文坛,2003(2):44-49.
被引量:7
2
黄浩森.
论李白醉态诗学思维之成因[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63-69.
3
张万仪.
故乡与童年的烙印——论童年经历对鲁迅、郭沫若创作个性的影响[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0(1):33-37.
4
蔡毅.
并肩携手,共创中国文学的辉煌[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28-131.
5
朱伟明.
《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676-681.
被引量:2
6
章罗生.
关于中国报告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思考[J]
.理论与创作,2000(6):13-17.
被引量:1
7
吴国群.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鲁迅文化话语空间[J]
.鲁迅研究月刊,2002(2):22-27.
被引量:2
8
高建平.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3(1):120-127.
被引量:1
9
郝庆军.
中国诗学智慧的独特发掘——评杨义新作《感悟通论》[J]
.文学评论,2005(2):184-188.
被引量:1
10
冯勤.
失去《文心雕龙》的时代——关于新时期以来文论建设中文学当下性缺失的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2006(3):182-184.
被引量:1
1
朱玉.
俯视的角度——小海《影子之歌》译后记[J]
.东吴学术,2014(1):27-33.
2
张戈平.
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兼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0-32.
3
许志英.
当代文学前瞻[J]
.文学评论,2001(4):141-145.
被引量:3
4
曹晋.
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访南京大学叶子铭教授[J]
.探索与争鸣,2001(2):28-31.
5
陈凛.
在比较的视角中再论《尘埃落定》[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38-39.
被引量:2
6
王宁.
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阐释》序[J]
.文学自由谈,1994(4):128-130.
7
胡学杏.
论中外同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J]
.商,2014,0(28):140-140.
8
包妍,程革.
“个体”的崛起与突围——对“崛起派”中个体意识的思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4):107-112.
9
汤哲声.
蜕变中的蝴蝶——论民初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J]
.文学评论,2001(2):117-126.
被引量:4
10
李云雷.
谈付秀莹的小说创作(评论)[J]
.红豆,2011(5):13-14.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