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介入式报道的“负效应”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什么是介入式报道? 介入,即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介入式报道是指报道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
作者
魏超
机构地区
南京
出处
《青年记者》
2003年第11期16-17,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介入式报道
新闻报道
负面效应
记者权力
权力越位
新闻真实性
舆论监督
法律意识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
1
魏超.
浅析介入式报道的“负效应”[J]
.新闻传播,2004(12):62-63.
被引量:1
2
许浩.
信息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J]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4):108-109.
被引量:27
3
蔡巍巍.
介入式报道的角度[J]
.记者摇篮,2006(3):37-37.
被引量:1
4
邵培仁.
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6):5-5.
被引量:23
5
陈力丹,周俊.
试论“传媒假事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122-128.
被引量:46
6
杨伟玲,夏元飞,徐力军.
媒介介入事件的利弊浅议[J]
.新闻传播,2007(4):65-65.
被引量:1
7
陈力丹,刘宁洁.
一桩典型的“传媒假事件”——论“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中传媒的道德责任[J]
.新闻界,2007(2):3-6.
被引量:18
8
孙正一,柳婷婷.
2007年中国新闻业回望[J]
.新闻爱好者,2008(1):4-13.
被引量:4
9
徐国源.
“介入”的新闻[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30-134.
被引量:7
10
张平宇.
试论介入式报道[J]
.当代传播,2000(3):28-3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杜永利.
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负面效应[J]
.新闻知识,2007(7):23-25.
被引量:2
2
杜永利.
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不当对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的影响[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26-30.
3
关吉芸,王霏.
“帮忙”节目的介入报道与法律规制[J]
.青年记者,2008(14):103-104.
被引量:1
4
朱天,关吉芸,王霏.
“帮忙类”电视节目“介入不当”与法律规制探讨[J]
.当代传播,2009(4):80-81.
被引量:5
5
王喆人.
新闻规则与传媒干预的权衡[J]
.青年记者,2010(6):33-34.
6
陈斌.
天使还是魔鬼——介入式报道浅析[J]
.新闻世界,2010(9):62-6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覃华芳.
探究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道德缺失——以“杨丽娟事件”为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3-4.
2
谌迪,沈立荣.
从全球食品保障指数探讨食品安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4):1219-1227.
被引量:9
3
谢光玉.
从“帮忙”类节目看介入式报道的隐忧[J]
.新闻世界,2011(7):62-63.
被引量:4
4
邬登柱,赵宁,范璐璐.
电视民生新闻十年发展的得与失[J]
.新闻世界,2011(7):74-75.
5
陈豪.
浅谈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的几点要素——以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为例[J]
.当代电视,2013(3):43-44.
被引量:1
6
孔德明.
试论新形势下的新闻伤害[J]
.新闻知识,2002(2):26-27.
被引量:4
7
常益敏.
对“帮忙(帮办)”类电视节目互动性传播的思考——以《小莉帮忙》为例[J]
.东南传播,2015(4):112-114.
8
江小华.
浅谈帮忙类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法律规制”与“法律应用”——以《第一帮帮团》“维权时间”为例[J]
.东南传播,2016(11):39-40.
1
魏超.
浅析介入式报道的“负效应”[J]
.新闻传播,2004(12):62-63.
被引量:1
2
蔡巍巍.
介入式报道的角度[J]
.记者摇篮,2006(3):37-37.
被引量:1
3
汪健.
关于“介入式报道”的思考[J]
.黄山学院学报,2009,11(2):92-94.
4
吴延霞.
帮忙类民生新闻节目的新突破[J]
.中国地市报人,2012(6):81-82.
被引量:1
5
张平宇.
试论介入式报道[J]
.当代传播,2000(3):28-30.
被引量:6
6
李慧君.
记者暗访应遵循的原则[J]
.记者摇篮,2003(10):66-66.
被引量:2
7
张弓.
记者的角色错位与越位[J]
.新闻记者,2004(4):15-16.
被引量:8
8
李东吉.
关于“介入式报道”[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9):72-72.
9
吕彩霞.
如何认识和操作介入式报道[J]
.青年记者,2014(18):54-55.
10
杜永利.
“迷路”的媒体——介入式报道的负面效应和正确使用方法[J]
.声屏世界,2007(9):14-16.
被引量:2
青年记者
200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