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与学科际沟通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表现形式和重要标志,而且是人文社会科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要解决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的许多范式问题,必须加强学科际沟通,遵循学科际沟通的基本原则,采取多种沟通渠道,积极促进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作者
张义桂
机构地区
军事经济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1期89-91,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范式转换
学科际沟通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1
高清海,徐长福.
力求哲学范式的及早转换——对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主张[J]
.哲学动态,1998(12):10-13.
被引量:10
2
(美)波林·罗斯诺(PaulineMarieRosenau)著,张国清.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3
(澳)克里斯·科尔(Kris,Cole)著,刘永俊,李均洋译..沟通的技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57.
4
[美]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
1
阎献晨.
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主张——对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研究概述[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2):1-5.
被引量:4
2
彭勇.
基层药监机构开展药品快速鉴别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1):59-60.
3
潘惠香,王永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新动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06(5):261-266.
被引量:1
4
王南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析论[J]
.学术研究,2011(1):1-7.
被引量:11
5
蒋楼.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理论前提省思[J]
.武陵学刊,2012,37(2):20-25.
被引量:4
6
韩静,雷龙乾.
生态本位的特定“场域”[J]
.重庆社会科学,2016(1):34-39.
7
余卫国.
中国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化与发展[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20-27.
8
王南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论评[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2):93-104.
9
吴秋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
.天中学刊,1999,14(6):105-108.
同被引文献
50
1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2
丁学良.
“现代化理论”的渊源和概念构架[J]
.中国社会科学,1988(1):65-78.
被引量:21
3
叶浩生.
论心理学的“范式”与“范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67-72.
被引量:16
4
强世功.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09-122.
被引量:120
5
冯玉军.
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J]
.成人高教学刊,2005(1):4-8.
被引量:1
6
张洪志.
道德论:高等教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J]
.石油教育,2005(2):96-99.
被引量:9
7
刘昌明.
全球化压力下的社会科学分析单位转换与思维范式创新[J]
.文史哲,2005(3):137-143.
被引量:3
8
张楚廷.
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观[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8-12.
被引量:17
9
杨红霞.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96-100.
被引量:17
10
彭元.
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06,22(3):17-2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张亚莉.
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3):73-76.
被引量:18
2
那瑛,朱凤义.
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向:由现代性到后现代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67-72.
被引量:2
3
崔慧广.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正经历的“科学革命”——基于高等教育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2012(2):42-44.
4
程群.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的范式转换[J]
.宁夏社会科学,2004(4):4-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王涛.
试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0-82.
被引量:4
2
刘伟英.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的信息素养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46-246.
3
袁圳伟,孙风梅,李兆松,尤春玲,张士靖.
医学生信息素质调查研究及培养对策[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9):71-75.
被引量:3
4
宋戈,田金徽,杨克虎,魏志鹏.
甘肃省主要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调查与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08(4):110-116.
被引量:10
5
王涛.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
.情报探索,2009(2):18-19.
被引量:2
6
王冉.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浅探[J]
.考试周刊,2009(13):218-219.
被引量:2
7
王远库.
论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122-125.
被引量:4
8
黄勇.
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后现代转向[J]
.行政与法,2009(12):36-38.
9
马新威.
论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4):63-64.
被引量:1
10
郑昌兴.
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10,16(1):92-94.
被引量:4
1
刘大椿.
当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两个迫切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5):14-16.
被引量:4
2
东雪城.
浅析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0):14-14.
3
嘉木,沪生,春燕.
解放思想 繁荣学术——“解放思想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座谈会综述[J]
.东北史地,1998,0(1):4-7.
4
郑师渠.
学习讲话 精神推动北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8-9.
5
吕力.
“中国管理学”发展中的范式问题[J]
.管理学报,2009,6(8):1008-1012.
被引量:12
6
徐新建.
“本文”与“文本”之关系——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问题[J]
.凯里学院学报,1998,22(4):40-44.
被引量:16
7
毛曦.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0,0(2):24-25.
8
张积玉.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探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64-70.
被引量:6
9
米加宁,徐磊.
关于公共政策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6-20.
被引量:3
10
欧阳康.
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进化发展的动力[J]
.中州学刊,1997(3):34-41.
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