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 ,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 ;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 ,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 ,“呀”表示将来的 ,“的”
作者
孟宪贞
刘够安
机构地区
太谷师范学校
出处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4期77-78,共2页
Journal of Jinzhong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来”
“呀”
“的”
分类号
O174 [理学—数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37
1
刘平.
宜春话的语气助词“着”[J]
.语言研究,2002,22(S1):255-258.
被引量:4
2
李小凡.
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
.方言,1998(3):198-210.
被引量:60
3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
.中国语文,1998(6):403-413.
被引量:43
4
王临惠.
临猗方言中“走”的语法特点[J]
.语文研究,1998(1):59-61.
被引量:4
5
林立芳.
梅县方言的“来”[J]
.语文研究,1997(2):44-48.
被引量:34
6
钱乃荣.
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3):102-108.
被引量:14
7
罗骥.
北宋句尾语气词“也”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5(3):29-32.
被引量:15
8
邢向东.
神木话表将来时的“呀”[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5(4):95-97.
被引量:15
9
邢福义.
说“NP了”句式[J]
.语文研究,1984(3):21-26.
被引量:105
10
柯理思.
北方官话里表示可能的动词词尾“了”[J]
.中国语文,1995(4):267-278.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5
1
侯超.
皖北方言中的助词“来”及其时体表达功能[J]
.文教资料,2007(7):169-171.
被引量:2
2
陈海波.
宜春话的将来时态助词“格”及其来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202-207.
被引量:7
3
王琳.
安阳方言将行体助词“也”及其溯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3):47-51.
被引量:5
4
胡光斌.
遵义方言的助词“来”[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25-29.
被引量:2
5
唐正大.
关中方言的将来时间指称形式——兼谈时体情态的共生与限制[J]
.方言,2018,40(2):236-24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刘星,周由.
"完成体表最近将来"及其触发条件[J]
.语言研究集刊,2022(2):324-339.
2
常萍.
《元曲选》宾白的疑问语气词[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8(1):17-19.
3
陈山青.
湖南汨罗方言的将实现体助词“去”[J]
.中国语文,2012(2):161-166.
被引量:18
4
黄小平,王利民.
宁都客家话疑问语气系统略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5):81-86.
被引量:1
5
熊及第.
泸州方言助词“来”及其语法化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1):71-75.
被引量:1
6
于理想.
皖北宿州方言中时态助词“来”的体貌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15,31(3):95-98.
7
杨睿.
天水秦州方言中的“家”[J]
.甘肃高师学报,2016,21(4):25-28.
被引量:2
8
唐正大.
关中方言的将来时间指称形式——兼谈时体情态的共生与限制[J]
.方言,2018,40(2):236-246.
被引量:10
9
张希.
将来时核心功能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2019(1):77-82.
10
唐正大.
关中方言论元配置模式中的状语和谐与把字句显赫[J]
.方言,2019,41(1):102-113.
被引量:3
1
嘉隆珠宝有限公司[J]
.科学之友,2009(6):9-9.
2
卉卉.
卡通物理定律(2)(英文)[J]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二),2005(2):49-49.
3
眉心.
感动点低,快乐多[J]
.中国老年,2011(12):32-32.
4
李流川.
回忆未来[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13(3):23-23.
5
李彬.
“春夏秋冬”时间词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38-40.
被引量:6
6
太谷让科技与农民零距离[J]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6):49-49.
7
徐铜悦.
关于“??”是否是“?”的异形态问题的研究[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6(1):4-10.
8
笑林[J]
.林业与生态,2014,0(5):44-44.
9
张奠宙.
关注“超经验数学”的教学研究[J]
.数学教学,2015(8).
被引量:8
10
郑金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J]
.未来英才,2013(24):42-42.
被引量: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