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叙事学视角下对《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因《喜福会》而一举确立了其美国重要作家的地位。它的出版在美国一度掀起了一股华裔文学热,为华裔文学作品进入美国主流文学作了一定贡献。谭恩美对美国文化有切身的体会,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深刻的了解。
作者
刘千凤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7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喜福会》
母女关系
华裔文学
谭恩美
华裔女作家
主流文学
美国主流文化
喜福会
母女情深
华裔女性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徐键.
论《喜福会》的多重主题[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05-307.
被引量:7
2
戴凡.
《喜福会》的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56-59.
被引量:16
3
刘昀.
母女情深——论《喜福会》的故事环结构与母女关系主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6):51-55.
被引量:29
4
(美)谭恩美(AmyTan)著,程乃珊,严映薇译.喜福会[M].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被引量:10
5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6.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王振华.
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2001,24(6):13-20.
被引量:1042
2
戴凡.
对一首诗的功能文体学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2-14.
被引量:33
3
[1]Morris,Gregory L.Talking Up a Storm:Voices of the New West[M].Omah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4.
被引量:1
4
[2]谭恩美.喜福会[M].田青,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被引量:3
5
Abbott, H.P.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 [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被引量:1
6
Chatman, S. ( ed. ) literary Style : A Symposium [ C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被引量:1
7
Chatman, S.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 M]. Ithaca: Comell University, 1978.
被引量:1
8
Fludemik, M. The Fictions of Language and the Language of Fiction[M]. London: Routledge, 1993.
被引量:1
9
Genette, G. Narrative Discourse [ M ]. Ithaca : Comer University Press, 1980.
被引量:1
10
Lanser, S. The Narrative Act : 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 [ 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8
1
刘向辉,郭英剑.
“畅销书之王”的“冷”与“热”:谭恩美小说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出版与接受[J]
.外国语言文学,2020(2):117-132.
2
李兵.
论谭恩美成名作《喜福会》中引言的功能[J]
.作家,2009(2):84-85.
被引量:1
3
张学良.
中国母亲悲惨遭遇对美国女儿的影响——对《喜福会》的另一种阐释[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50-52.
被引量:1
4
宋隽.
论《喜福会》的叙事技巧[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2):90-92.
被引量:2
5
杨柳.
情感的真正沸腾——解读《喜福会》母女关系[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2):11-14.
被引量:4
6
黎清群,曹志希.
不可靠叙述:《爱情是谬误》反讽意义的呈现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18-20.
被引量:14
7
王翔敏,苏新连.
母女关系主题的建构——《喜福会》的功能文体学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50-53.
被引量:4
8
孙莹.
《喜福会》的文本风格解读[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31-132.
被引量:3
9
蔡霞,邓娜.
生态语境下《喜福会》的“环境文本”[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1):80-85.
10
郑红莲.
文化认同视角下《喜福会》中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内涵[J]
.电影文学,2010(24):76-77.
被引量:1
1
李海燕.
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解读莫里森的《宠儿》[J]
.芒种(下半月),2014(3):163-164.
被引量:1
2
黄新辉,廖格.
汤亭亭《女勇士》中童年经验的艺术书写[J]
.芒种(下半月),2013(6):155-156.
3
宋金花,张华.
觉醒与融合——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成长小说主题的变迁[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109-111.
4
胡爱华.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华裔文学[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6):150-153.
被引量:4
5
田金芬.
浅谈华裔文学的传统——从《华女阿五》到《女勇士》[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7):15-16.
6
高博.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实用主义建构[J]
.学术探索,2016(4):82-86.
7
胡亚敏.
留恋·排斥·融合——论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5):45-48.
被引量:14
8
孙胜忠.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缘起及其同美国主流文学的姻联[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2):43-46.
被引量:3
9
包丽丽.
“经验真实”与美国华裔文学的兴起——以《喜福会》中内容与形式的特色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7):4-9.
被引量:1
10
朱伏娇.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综述与对比分析——从西方对东方的他者化到自我同胞的他者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24-126.
被引量:3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