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挑战 实现创新 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被引量:2
出处
《中国农技推广》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同被引文献17
-
1雷秉乾,李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21-23. 被引量:2
-
2郑若良,谢仲桂.湖南农技推广事业在探索中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2005,21(3):8-10. 被引量:3
-
3蒋和平,廖梅珠.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1997,17(2):9-12. 被引量:3
-
4周衍平,陈会英,孙世民.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的变迁与优化[J].农业科技管理,1997,16(10):19-21. 被引量:13
-
5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1):1-8. 被引量:359
-
6刘成玉.中国优质农业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0(7):15-21. 被引量:6
-
7孙会兰,严重兵.农技推广中公共关系原理和技巧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2,41(3):3-5. 被引量:3
-
8蔡磊.论新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J].中国农技推广,2003,19(1):9-10. 被引量:10
-
9辜文育.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3,19(2):9-10. 被引量:6
-
10欧代明.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促进湖南农技推广事业大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2003,19(3):10-1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胡栋礼.关于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48-348. 被引量:2
-
2褚冰倩,乔文峰.兖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改革设想[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87-388. 被引量:1
-
3张童阳,孟月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6):249-249. 被引量:1
-
4吴立锋,李润霞,杨漂,焦丹.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68-369. 被引量:10
-
5付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14-314. 被引量:1
-
6陈虎,毛加梅,李双秀.云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13,30(2):193-195. 被引量:6
-
7张影.对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96-296. 被引量:1
-
8王玉民,朱红梅.宿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3):1-3.
-
9刘鑫鹏,张磊.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现状及体系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85-286.
-
10李涛.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7):25-25.
-
1周腰华,姚园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J].农业经济,2008(1):91-92. 被引量:15
-
2薛昭胜.粮食阶段性剩余与战略性调整[J].中国粮食经济,2000(4):10-12.
-
3李英华.乌兰农业科技推广概述[J].青海农林科技,2005(1):34-35.
-
4沈海燕.天补镇农技协会引导农民致富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5-5.
-
5刘志厚,王兴起,刘志厚.新形势下粮食问题的战略思考[J].齐鲁粮食,2002(1):4-6.
-
6陈耀春.全面提升我国畜产品质量 实现畜牧业历史性转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25(1):5-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