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0-131,共2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7
-
1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被引量:159
-
2李婷婷.浅谈大数据、云计算思维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4):74-76. 被引量:10
-
3黄欣荣.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46-53. 被引量:105
-
4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8-51. 被引量:188
-
5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1):62-67. 被引量:80
-
6徐亮.挑战与创新: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理论导刊,2016(9):96-98. 被引量:16
-
7刘春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9):193-198. 被引量:32
-
8杨叶平.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71-75. 被引量:15
-
9李怀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7-70. 被引量:27
-
10田冰.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35-37. 被引量:26
-
1曾水宝.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3):92-92. 被引量:1
-
2张建桥.再论师生关系[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4):15-18. 被引量:1
-
3韦玮.思想品德课如何发展农村初中生的主体性[J].广西教育,2012(6):25-25.
-
4傅前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0):162-162.
-
5李如齐,刁维国.论学生主体性生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11):15-18.
-
6秦玉友.学校生活与学生主体性生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5):21-25.
-
7薄俊杰.浅谈学校管理[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162-163.
-
8薛红卫,王传永.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性组织求解[J].现代语文(高中版),2001(6):55-56.
-
9朱家存.论教育在个体主体性生成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3):84-87. 被引量:4
-
10杨秋霞.让道德在活动中生成——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黑河教育,2005(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