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源熙:《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历险记》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
-
1王晓路.《比较文学概论》教学刍议[J].中国比较文学,2000(3):82-87. 被引量:1
-
2苏源熙,马寅卯,汪堂家.默契还是预约?——结构、解构的中国梦[J].中国学术,2001,3(1):48-61. 被引量:2
-
3苏源熙.主观与客观、西方与中国之定名和虚位[J].中国学术,2001,3(4):337-341. 被引量:2
-
4苏源熙.“礼”异“乐”同——为什么对“乐”的阐释如此重要[J].中国学术,2003,4(4):140-157. 被引量:3
-
5邓建华.辞格中的同与异——一场比较文学学者与汉学家之间的论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28-133. 被引量:1
-
6苏源熙,生安锋.世界文学的维度性[J].学习与探索,2011(2):210-21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7
-
1屈立丰,冯安琪,苏婷.关于当前中国动画学建设的几点思考[J].艺术生活,2023(6):62-70.
-
2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江汉论坛,2006(7):106-110. 被引量:1
-
3赵长征.高等师范院校比较文学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97-100.
-
4王晓路,黄宗泰.中国和美国:语言、文化与差异的价值[J].文艺研究,2009(9):65-72. 被引量:1
-
5秦鹏举.比较文学学科的消亡与再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5):156-158.
-
6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驳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1):131-141.
-
7蔡若琪.基于文化思辨视野的比较文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19):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