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90~2000年中国生育模式变动及生育水平估计
被引量:
3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作者
王金营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8,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关键词
1990年
2000年
中国
生育模式
育龄妇女
人口普查
生育率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380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581
参考文献
5
1
乔晓春.
从“主要数据公报”看第五次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J]
.中国人口科学,2002(4):48-56.
被引量:27
2
于学军.
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
.人口研究,2002,26(3):9-15.
被引量:70
3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584.
4
姚新武编..中国生育数据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392.
5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91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贾同金,赛音.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J]
.人口研究,1995,19(5):28-31.
被引量:10
2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被引量:7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被引量:58
4
于学军 杨书章.从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J].人口研究,2000,2.
被引量:2
5
这一估计结果与国家统计局估计的结果基本一致。例如,“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三,即《人口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文中指出:“在我国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已由1995年的3.22亿减少到1999年的3.19亿,减少了近300万。0-14岁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八五”期间为0.34%,“九五”期间呈现负增长为0.38%,出生人口减少是少年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此文在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第295页对未成年人口数量略微做了调整后指出:“我国0-14岁少年人口已由“八五”时期年平均的3.2亿减少到2000年的3.14亿,减少了近570万”。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过去掌握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比第五次人口普查调查得到的数量高2000万人以上,而与我们的估计接近。
被引量:1
6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手册》,2000年.
被引量:1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2002.
被引量:1
8
Judith T.Lessler and William D.Kalsbeek:《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金勇进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被引量:1
9
Bernard Benjamin (1970), The Population Census, 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Review,Heinemann, London.
被引量:1
10
杨日章:《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改进与质量控制》,《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0
1
顾宝昌,侯佳伟,吴楠.
中国总和生育率为何如此低?——推延和补偿的博弈[J]
.人口与经济,2020(1):49-62.
被引量:27
2
石人炳.
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J]
.南方人口,2004,19(2):13-20.
被引量:35
3
任强,郑晓瑛.
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
.China Economist,2009,4(3):92-103.
4
张为民,崔红艳.
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
.人口研究,2002,26(4):23-27.
被引量:46
5
梁秋生,李哲夫.
20世纪90年代河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真实水平的统计推断[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5):67-73.
被引量:1
6
王广州.
对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数据的评估与调整[J]
.人口与经济,2004(5):60-66.
被引量:19
7
王金营.
中国1990~2000年乡-城人口转移年龄模式及其变迁[J]
.人口研究,2004,28(5):41-47.
被引量:22
8
李建民.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被引量:77
9
曾毅.
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J]
.人口与经济,2005(2):7-14.
被引量:14
10
原新.
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J]
.学海,2005(6):10-1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80
1
张广桐,陈爱国.
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常住户口待定人员探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5):76-79.
被引量:1
2
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2):1-9.
被引量:45
3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
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课题组报告之一[J]
.人口研究,2000,24(3):1-17.
被引量:35
4
江亦曼,乔晓春,于学军,李建民,原新,解振明,杨书章,刘鸿雁,陈卫,姚宗桥.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J]
.人口研究,2000,24(3):18-34.
被引量:24
5
赵景辉.
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意愿——对哈尔滨市已婚在业人口的调查[J]
.人口研究,1997,21(3):42-45.
被引量:17
6
冯方回.
对我国生育模式转变的探讨[J]
.人口与经济,1985(6):4-9.
被引量:1
7
陈友华.
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构造及在我国的应用[J]
.南方人口,1998,13(1):23-25.
被引量:2
8
严军,李树茁.
计划生育的成本—效益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西北人口,1998,19(3):45-47.
被引量:2
9
邵伟,李树茁.
论改善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思想与对策[J]
.人口研究,1993,17(3):56-58.
被引量:5
10
高凌.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析[J]
.人口研究,1993,17(1):1-6.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35
1
顾宝昌,侯佳伟,吴楠.
中国总和生育率为何如此低?——推延和补偿的博弈[J]
.人口与经济,2020(1):49-62.
被引量:27
2
任强,郑晓瑛.
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
.China Economist,2009,4(3):92-103.
3
李建民.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被引量:77
4
田雪原,王金营,李文.
“软着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J]
.社会科学战线,2005(2):237-241.
被引量:10
5
曾毅.
以晚育为杠杆,平稳向二孩政策过渡[J]
.人口与经济,2005(2):7-14.
被引量:14
6
王金营,王志成,何云艳,段成荣.
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兼对1990—2000年期间各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因素考察[J]
.南方人口,2005,20(2):31-39.
被引量:26
7
原新.
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J]
.学海,2005(6):10-14.
被引量:5
8
乔晓春,任强.
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3):1-13.
被引量:40
9
王金营.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J]
.中国人口科学,2006(5):23-32.
被引量:41
10
杨鑫,李通屏,魏立佳.
总和生育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西北人口,2007,28(6):59-62.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581
1
郑真真.
生育转变的多重推动力:从亚洲看中国[J]
.中国社会科学,2021(3):65-85.
被引量:41
2
吴小勇,汪磊,吴锐.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一个条件过程模型[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2):37-52.
3
李卓.
“全面二孩”政策实践对“三孩”政策的启示[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122-130.
被引量:1
4
张建文,高完成.
司法裁判视域中的优生选择权:性质、主体及救济[J]
.人权研究(辑刊),2020(1):81-101.
5
张震,李强.
不确定性对人口趋势研判及决策的影响——以中国人口为例[J]
.人口研究,2021,45(1):36-49.
被引量:3
6
顾宝昌,侯佳伟,吴楠.
中国总和生育率为何如此低?——推延和补偿的博弈[J]
.人口与经济,2020(1):49-62.
被引量:27
7
风笑天.
生两个孩子:中国社会的又一场生育革命[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2):46-57.
被引量:20
8
曹正汉,郑翔益.
中国公共事务治理能力的强与弱——中央、地方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
.开放时代,2023(4):144-163.
被引量:3
9
柳建平,李枝芬.
农户家庭生育水平变动趋势及原因解析——基于甘肃省1683个家庭的社会调查[J]
.调研世界,2021(6):65-75.
被引量:4
10
陈雯.
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114-120.
被引量:77
1
邬沧萍,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1990(2):12-17.
被引量:17
2
宋廷猷,李程.
当代中国妇女生育模式[J]
.人口研究,1991,15(3):17-22.
被引量:3
3
杨冠琼.
X省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的内在矛盾及其修正[J]
.经济管理,2007,33(14):19-25.
4
郭静.
人口生育模式发生转变 人口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西宁市育龄妇女生育状况[J]
.青海统计,2012(7):27-35.
5
张维群,朱文琦.
我国妇女生育模式的比较[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11(S1):95-99.
6
周皓.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漏报情况的重新估计——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析[J]
.人口研究,2003,27(2):36-41.
被引量:15
7
王金营.
1978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估计[J]
.人口研究,2002,26(3):70-76.
被引量:15
8
辜子寅.
我国总和生育率重估计及其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5,31(23):7-12.
被引量:6
9
乔晓春.
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
.人口与发展,2014,20(6):2-15.
被引量:84
10
李文星.
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J]
.统计研究,2013,30(1):61-67.
被引量:17
中国人口科学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