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可埋置式电学设备治疗心律失常的发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利用电能治疗心律失常已有40余年的历史,1947年Beck等首次用电休克在开胸条件下消除心室颤动(室颤)。1956年Zoll等报告经胸壁电除颤成功。其原理是通过电极直接或经胸壁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即给予电休克。这样可使所有或绝大部分心肌纤维瞬间同时除极,于是室颤时心室肌电活动的不一致得以消除,此时如窦房结能恢复其心脏最高起搏点的作用而控制心搏,即转复为窦性心律。其后通过不断改进,将所用电能从交流电改为直流电,从随意放电改为同步放电,即将放电时间选择在心室的绝对不应期中,使电休克不但可用于消除室颤,还可用于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复律。所用设备称为电复律除颤器。目前它虽可便携,但其重量仍达10余公斤;复律除颤时所用能量较大,在40J(开胸)
作者 陈灏珠
出处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2年第3期97-99,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