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PICC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及肿瘤血液科收治的200例进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我院为甲组患者在B超的监测下实施PICC,为乙组患者实施常规的PICC(不使用B超监测设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情况以及用B超对异位导管进行调位的情况。结果:甲组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为3.0%,乙组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为10.0%。甲组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我院为发生导管异位的3例甲组患者拔除导管后,在超声的监测下为其进行导管调位。其中,有2例患者的导管复位成功,有1例患者在拔出部分导管后,将导管尖端置于锁骨下静脉继续使用。我院为发生导管异位的10例乙组患者拔除导管后,在超声的监测下为其进行导管调位。其中,有6例患者的导管复位成功,有2例患者在拔出部分导管后,将导管尖端置于锁骨下静脉继续使用,有2例患者拔除导管。甲组患者导管复位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PICC的患者在B超的监测下实施置管,可有效地降低其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便于及时纠正异位导管。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