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欲从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文本中提到的两种不同的生成变化的三本原说,亦即《物理学》Α7中的主体(ùποκεíμενον)、形式和缺失三本原,与《形而上学》Λ2中质料(λη)、形式和缺失三本原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表述入手,详细分析主体与质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作为谓述对象的主体,既包括为其他范畴所谓述的个别事物,也包括为形式所谓述的质料,其内涵大于质料,而作为本原的主体就是质料;同时,与主体相比较,质料具有潜在的本性,更符合生成也即从潜在到现实的转变的说法。基于以上两点,用质料、形式和缺失这三本原更准确地表达了生成模式。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37-346,共10页
Tsinghua Studies in Western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亚里士多德的定义理论”的资助,资助编号:14YJC7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