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作者
李衍柱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8-31,共4页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文学
艺术
作品
审美
信息化时代
全球化
文学
仿真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TP399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4
1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2002.
被引量:1
2
爱德华·杨格.试论独创性作品,1998.
被引量:1
3
R·舍普.技术帝国,1999.
被引量:1
4
马尔库塞.单面人,1999.
被引量:1
5
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理解媒介,2001.
被引量:1
6
王逢振主编..网络幽灵[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224.
7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2001.
被引量:1
8
沃·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1990.
被引量:1
9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1997.
被引量:1
10
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197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王德胜.
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教育[J]
.文史哲,1996(6):64-70.
被引量:5
2
赵志红.
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创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145-147.
被引量:2
3
张耕云.
数字媒介与艺术[J]
.美术研究,2001(1):72-75.
被引量:44
4
刁生富.
美育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86-89.
被引量:7
5
张晶.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何为?[J]
.求是学刊,2005,32(3):93-95.
被引量:6
6
欧阳友权.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25-30.
被引量:14
7
马大康.
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J]
.浙江社会科学,2005(4):148-154.
被引量:15
8
田皓.
当代文学媒体化生存论略[J]
.北方论丛,2005(4):44-49.
被引量:11
9
冯宪光.
20世纪西马文论本体论的主要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4):100-109.
被引量:8
10
王汶成.
从精英美育到大众美育:两种美育范式的并存与共生[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53-5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
1
蔡雨明.
界面动画:数字媒介性的极限表达[J]
.动漫研究,2022(1):89-95.
2
许展.
网站设计的数码艺术解析——网站设计的数码艺术新思路[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12):97-98.
被引量:1
3
杨岚.
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J]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1):22-26.
被引量:1
4
王勇安,张炜.
数字阅读时代文学出版的出路——兼论基于阅读生态研究的数字文学出版模式创新[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4):88-94.
被引量:6
5
陈华,张莉玲.
审美文化史视角中的大学生美育[J]
.教育评论,2014(9):81-83.
被引量:4
6
王勇安,胡晓阳.
数字出版转型的观念创新[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65-72.
被引量:4
7
孙发成.
论数字化时代的艺术现实[J]
.艺术学界,2010(1):130-139.
8
符英凡.
分析游戏角色设计中的中国元素运用[J]
.艺术品鉴,2019,0(7X):212-21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6
1
丁国强.
泛娱乐化时代 ——读《娱乐至死》[J]
.博览群书,2005(1):117-118.
被引量:8
2
吴秀明.
在“边缘化”的路途上——论世纪之交精英文学的转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1):39-45.
被引量:7
3
朱立元.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J]
.浙江学刊,1997(5):44-47.
被引量:29
4
池莉.
信笔游走[J]
.当代电影,1997(4):85-87.
被引量:14
5
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徐碧辉.
关于审美文化的对话[J]
.哲学动态,1997(6):3-7.
被引量:6
6
马宏柏.
审美文化与美学史学术讨论会综述[J]
.哲学动态,1997(6):11-13.
被引量:17
7
瞿旭晟.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与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05-106.
被引量:9
8
朱桦.
关于当代文化艺术产业化趋向的思考[J]
.文艺理论研究,1993(4):30-33.
被引量:4
9
王德胜.
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教育[J]
.文史哲,1996(6):64-70.
被引量:5
10
赵志红.
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创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145-14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8
1
索邦理.
新世纪大众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J]
.飞天,2009(16):80-82.
2
高二坡.
娱乐还是审美——谈文化的“泛娱乐化”[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6):56-58.
被引量:1
3
李红秀.
小说的影像阐释及其意义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89-95.
4
李红秀.
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J]
.文艺争鸣,2007(4):26-30.
被引量:2
5
秦剑.
“综合形象”:数字化语境中文学的应对策略及可能性[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51-54.
6
李红秀.
影像时代的文学书写[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116-120.
被引量:6
7
李红秀.
影像时代的文学书写[J]
.艺术广角,2008(2):64-68.
8
龚举善,陈小妹.
数字时代艺术文本的叙事构型[J]
.江汉论坛,2009(9):138-143.
被引量:6
9
何志钧,秦凤珍.
在承继中拓新:当代审美教育的新探索[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98-100.
被引量:1
10
李肖霞,何志钧.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58-6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李斌.
视觉文化与游戏特征:视觉小说的故事建构与未来发展[J]
.都市文化研究,2023(2):485-495.
2
蔡雨明.
界面动画:数字媒介性的极限表达[J]
.动漫研究,2022(1):89-95.
3
钱剑锋.
大众传媒与日本当代文学——以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为中心[J]
.日本学论坛,2007(1):37-42.
被引量:3
4
李新宇.
大众传播语境下文学形态的转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5(5):32-34.
5
欧华恩.
文学的视觉性刍议--兼论迈克尔·丹宁007小说研究[J]
.求索,2008(8):189-191.
被引量:1
6
许展.
网站设计的数码艺术解析——网站设计的数码艺术新思路[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12):97-98.
被引量:1
7
肖显,惠杨萍.
新世纪武侠文学生态刍议[J]
.当代文坛,2011(2):89-92.
8
屈小顺.
在视觉文化扩张中的电影与流行文化[J]
.今传媒,2011,19(5):71-72.
被引量:1
9
彭丽.
图像文化与当代文学[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11):177-178.
10
潘孝泉.
论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J]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被引量:2
1
许家竹.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创作[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36-39.
2
温岚.
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135-136.
3
赵之昂.
数字自然观与审美思维[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34-36.
4
陆敏.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J]
.科学与财富,2013(12):20-21.
5
刘蓓.
“世界图像时代”的“仿像”与“模拟”[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39-41.
被引量:1
6
孙盛涛.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策略[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31-34.
被引量:1
7
钟美芬.
女儿的家书(散文)[J]
.四川统一战线,2008(4):44-44.
8
尹申.
浅谈数字化时代的艺术[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192-192.
9
张炜.
文学阅读永远不会消亡[J]
.探索与争鸣,2006(8):11-12.
被引量:3
10
刘文科.
网络语言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J]
.黄河之声,2009,0(22):126-126.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