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农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South China Rural Area
二级参考文献19
1 卢福营.农民流动:嵌入村民自治的新变量——浙江省奉化市庄家村调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21-26. 被引量:13
2 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 .社会学研究,1998(5):60-73. 被引量:204
3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252. 被引量:2
4 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 被引量:9
5 张昆,郭菊彬.滑带土残余强度参数试验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13-15. 被引量:37
6 费孝通.多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7 任宝玉.农村流动人口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 被引量:1
8 洪勇,孙涛,栾茂田,郑孝玉,汪发武.土工环剪仪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现状[J] .岩土力学,2009,30(3):628-634. 被引量:39
9 吴迪,简文彬,徐超.残积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1,32(7):2045-2050. 被引量:47
10 陈传胜,张建敏,文仕知.基于有效垂直应力水平的滑带土强度参数适用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8):1705-1711.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14
1 刘精明.向非农职业流动:农民生活史的一项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1(6):1-18. 被引量:35
2 韩青.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研究概述[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6-38. 被引量:2
3 李苏.论农户兼业化向专业化的过渡[J] .社会科学家,2000,15(6):60-63. 被引量:6
4 惠献波,邵祥东.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析[J] .甘肃农业,2006(5):33-33. 被引量:1
5 杨云善.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08-110. 被引量:12
6 李清秀,杨云善.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就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64-67. 被引量:12
7 宋湘绮,周志昊.城市外来人口边缘化的调查分析[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2):13-15.
8 王彩萍.二元经济视角下的城乡关系与丽水劳动力配置机制的分析[J]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4):25-28.
9 黄雅金.内外因素下劳动力回流对输出地的影响研究——基于贵州三县的实证调研[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137-138.
10 熊贤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构建和谐经济[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2):3-4.
同被引文献15
1 李玉江,吴玉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力及区域类型研究[J] .人口研究,1999,23(4):65-72. 被引量:13
2 顾海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和对策[J] .社会科学,2006(7):118-125. 被引量:14
3 崔丹.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5):5-8. 被引量:2
4 田万慧,王生林.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28-930. 被引量:4
5 谷文晓,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http:/xxkx.weifang.com,2000-09-04. 被引量:1
6 王宗科.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新探.企业家天地,2006,(9):5-6. 被引量:1
7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网,2007-02-02. 被引量:1
8 de Brauw A. , Huang, J. K. , Rozelle, S. , Zhang, L. X. , & Zhang, Y. G. The evolution of China' s rural labor markets during the reforms [ J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 (30) : 329 - 353. 被引量:1
9 田万慧,王生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以甘肃省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6):70-75. 被引量:1
10 张晓辉.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1999(10):68-72.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4
1 熊枫.城镇化与“三农”问题[J]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7):49-52.
2 旷开源.我国中东部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以江西省安福县和浙江省萧山区为例[J] .经济师,2007(3):281-281.
3 阳茂庆,熊理然,欧阳春云.基于生态—经济适宜性的人口迁移空间趋势分析——以云南省贫困地区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2):165-168. 被引量:1
4 徐梦洁,史敏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2019,25(1):58-64. 被引量:5
1 王东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J] .科技和产业,2005,5(1):53-55.
2 葛云伦.城乡分割体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J] .财经科学,2002(5):122-123. 被引量:1
3 李咏,吴永江.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推进费县新农村建设——对费县新型农民走富民强村之路的调研[J] .中国乡镇企业,2009(7):46-48.
4 康静萍.发展小城镇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14-16. 被引量:1
5 贺万荣.以城市化的发展推动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2):56-56.
6 付祥胜,刘怫翔.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转移的障碍及出路[J] .农业经济,2003(5):16-17. 被引量:2
7 张希君.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J] .甘肃理论学刊,1995(6):53-53.
8 刘鸣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现状及维权对策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88-88.
9 发改委:今年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J] .党的建设,2016,0(3):29-29.
10 宋洪远,庞丽华,赵长保.统筹城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的农村问题和未来的政策选择[J] .管理世界,2003,19(11):71-77. 被引量: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