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云杂3号”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云杂3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1996年利用引自重庆市作物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C49S-87组配、筛选出的第一代温光系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C49S-87/98YR5),到2002年已累计制种70 hm2,制种纯度95%以上,示范900余hm2.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周金生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2-152,共1页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关键词
小麦
云杂3号杂交组合
温光敏两系杂交组合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适宜地区
栽培要点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0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220
1
赵风梧,李慧敏,李洪武,周俊娥.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91-1研究初报[J]
.种子,1993,12(5):61-62.
被引量:5
2
马欣荣,邓光兵,陈静,张小萍,余懋群,余国东.
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9s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9(S1):63-67.
被引量:6
3
张继君,余国东,周燕.
小麦温光型不育系C118S、C338S的选育[J]
.南方农业,2007,1(1):13-14.
被引量:2
4
王鹏科,黄寿松,李万隆.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2):46-48.
被引量:6
5
田纪春.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5):18-21.
被引量:16
6
王琳清,施巾帼,陶舜华,范庆霞,安道昌,张建伟,洪吉松,胡小元.
普通小麦细胞质突变雄性不育系85EA和89AR研究初报[J]
.核农学通报,1993,14(6):254-256.
被引量:2
7
刘素霞.
T型小麦杂种优势在盐碱地表现分析 Ⅰ盐碱地T型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形成的形态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1):103-108.
被引量:1
8
刘素霞.
T型小麦杂种优势在盐碱地表现的分析——Ⅱ盐碱地T型小麦子粒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27(4):366-372.
被引量:1
9
李海林,徐庆国.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3,17(4):208-212.
被引量:17
10
刘雄伦,何觉民,张海清,戴君惕,邹应斌,李海林,周美兰.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Ⅴ.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3(4):4-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3
1
付庆云,曹银萍,李友勇.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576-580.
被引量:11
2
范晓静,马小飞,王震,李雪垠,张芳凝,李桂冬,张淼,申芳嫡,马翎健.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及恢复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53-58.
被引量:4
3
高庆荣,王大为,田纪春.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3):11-13.
被引量:21
4
杨木军,李绍祥,刘琨,顾坚,田玉仙,杨和仙,周金生,陈佩度.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27-31.
被引量:24
5
刘琨,顾坚,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166-169.
被引量:4
6
杨木军,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周金生,刘大钧,陈佩度.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1):1618-1624.
被引量:28
7
周凤云,李伯群,余国东,马强,蒋刚.
重庆市小麦育种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3-5.
被引量:2
8
宁江权,茹振刚,郑炜君,柴守诚.
BNS小麦雄性不育性表现及其恢复性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4):642-647.
被引量:22
9
肖文静.
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3):11-14.
被引量:10
10
张芳凝,李桂冬,范晓静,王震,张淼,马翎健.
两个育性相关基因在BNS和YS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差异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368-3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
范晓静,马小飞,王震,李雪垠,张芳凝,李桂冬,张淼,申芳嫡,马翎健.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及恢复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53-58.
被引量:4
2
车京玉,宋淑波,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
超级麦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
.小麦研究,2006,27(1):24-26.
被引量:4
3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J]
.小麦研究,2007,28(1):13-16.
4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24-27.
被引量:2
5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7,22(4):130-133.
被引量:16
6
杨亮,卢少源,刘桂茹.
超高产小麦育种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1-9492.
被引量:16
7
牛国阳,陈庆富.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种子,2008,27(3):44-47.
被引量:14
8
丁晓义,姜鸿明,陈永娜,李林志,严美玲,刘兆晔.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小麦育种目标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3):14-18.
被引量:16
9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田玉仙,杨木军,顾坚.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40-1243.
被引量:18
10
陈功海,张强,张宇庆,许辉,江庆生,王宗彦.
小麦杂交二代(F_2)杂交优势利用可行性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25(4):17-18.
被引量:2
1
杨腾帮,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
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J]
.三明农业科技,2005(2):2-5.
2
陈美英.
两系杂交组合——福二优63[J]
.福建农业,1998(2):7-7.
被引量:1
3
杨燕,朱该.
苎麻两系杂交组合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2):148-151.
被引量:3
4
耿基玉,黄秋生.
两优6326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
5
曾庆四,刘万里,熊恒多,游艾青.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8):4637-4639.
6
戴剑,洪德林,吴燕,陈兰.
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3):1-6.
7
易冬莲,席代汶,陈卫江.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及利用研究──V.两系杂交组合优势比较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1997(1):13-15.
被引量:2
8
刘志立,余玲.
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汉中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6(5):61-62.
被引量:1
9
王美琴,苏瑶,唐晓马,张彬.
两系杂交组合x07s/中籼665高产栽培模式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1):18-20.
10
徐士库,申关望,李慧龙,沈光辉,王磊.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6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5(2):147-149.
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