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界陆上公交的发展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演进(1927—1937)
被引量:5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Traffic in Shanghai Chinese Areas and the Envolvement of Municipal Modernization in Shanghai,1927-1937
出处
《档案与史学》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Archives and History
参考文献4
-
1《上海公用事业志》编纂委员会编,蔡君时.上海公用事业志[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2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60.
-
3唐振常主编..上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073.
-
4上海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交通史编写委员会主编..上海公路运输史 第1册 近代部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283.
同被引文献82
-
1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J].史林,2008(1):21-35. 被引量:22
-
2苏新华,张晓辉.民国时期广州的弱势群体研究——以二三十年代人力车夫群体为中心[J].文教资料,2008(12):81-84. 被引量:2
-
3王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畸形发展的缩影——民国时期北京电车公司的艰难历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3):37-40. 被引量:1
-
4皮明庥.城市史研究略论[J].历史研究,1992(3):3-13. 被引量:22
-
5刘海岩.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2(3):14-30. 被引量:12
-
6李沛霖.1930年代中国公共交通之翘楚——江南汽车公司[J].档案与建设,2013(11):45-48. 被引量:5
-
7张晓芳.“新感觉派小说”:“无家”的文学[J].文艺争鸣,1999(1):42-44. 被引量:2
-
8于道远,黄慧英.194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公共汽车工人罢工事件处理报告[J].民国档案,1990(1):41-45. 被引量:4
-
9马陵合.人力车夫救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中心[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0(1):148-158. 被引量:2
-
10孔祥成.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研究——以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心[J].学术探索,2004(10):102-10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9
-
1李侃.权力博弈与技术引进——晚清天津电车方案的形成与实施[J].史林,2022(4):102-114. 被引量:1
-
2郑飞.究竟是谁“冷血”——再论“新写实小说”的“情感零度介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6-267. 被引量:1
-
3邹赜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都市生命统计[J].近代史学刊,2020(2):205-231.
-
4李怡欣.身体感与消费空间:近代上海“逛公司”的现代性体验[J].镇江高专学报,2021,34(3):99-102. 被引量:1
-
5张昱辰.作为媒介的有轨电车:20世纪初的交通现代性与上海“流通文明”的建构[J].媒介批评,2022(1):78-94.
-
6李沛霖.全面抗战前上海租界公交工人运动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3,43(10):113-122.
-
7樊果.社会福利、群体偏好与市政管理: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如何应对米市危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6):126-136.
-
8胡勇军.1936年杭州城市交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4,39(1):23-35.
-
9任吉东.从交通工具到"政治工具":晚清电车与天津城市社会[J].近代史研究,2024(3):101-111.
-
1王颖娜.上海滩明星酒吧寻踪[J].华人世界,2007(5):146-147.
-
2谁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奶酪?[J].中国信息化,2007(14):42-49.
-
3李佳策.上海租界统计的形成[J].上海统计,2003(6):42-43.
-
4贾彩彦.近代上海租界土地产权管理思想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5):46-51.
-
5王淼.陆伯鸿与上海电灯[J].上海百货,2013(9):59-59.
-
6目的地/尚品[J].世界,2010(11):191-191.
-
7阙政.五色闸北:也曾华界称雄,也曾焦土瓦砾[J].新民周刊,2015,0(44):30-33.
-
8周利敏.试论上海华界公用事业的监督制度[J].档案与史学,2003(5):51-56.
-
9徐明前.卢湾区旧区改造的实践与成就[J].上海土地,2010(1):13-15.
-
10赵坚.城镇化主要是为扩内需吗[J].新世纪周刊,2013(14):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