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减灾》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54
1 刘英成.我国的干旱灾害与防治[J] .甘肃科技,2002(7):10-10. 被引量:3
2 余晓珍,夏自强,刘新仁.应用土壤水模拟模型研究区域干旱[J] .水文,1995,14(5):4-9. 被引量:5
3 徐启运,张强,张存杰,尹宪志,郭慧,张定全,徐文君.中国干旱预警系统研究[J] .中国沙漠,2005,25(5):785-789. 被引量:44
4 方红远,甘升伟,余莹莹.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25(5):16-19. 被引量:15
5 胡彩虹,郭生练,彭定志,熊立华.VIC模型在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2005,27(10):22-24. 被引量:17
6 卢爱刚,葛剑平,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40a来中国旱灾对ENSO事件的区域差异响应研究[J] .冰川冻土,2006,28(4):535-542. 被引量:28
7 宋星原,余海艳,张利平,李丹颖.VIC陆面水文模型在白莲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 .水文,2007,27(2):40-44. 被引量:18
8 苏明峰,王会军.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夏季表面气温与土壤湿度的年代际共变率[J] .科学通报,2007,52(8):965-971. 被引量:22
9 邓振镛,张宇飞,刘德祥,毛玉琴,靳正平,薛万孝,赵鸿,袁志鹏.干旱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干旱灾害的影响及防旱减灾技术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4):94-99. 被引量:31
10 WILHITE D A. Drought as a natural hazard: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WILHITE D A. Drought: A Global Assessment. New York: Routledge, 2000:1 - 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1 隋兆军,于晓龙.五常市旱灾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3):252-253. 被引量:2
2 余健.中国旱情态势及防控对策[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7):154-158. 被引量:8
3 黄会平.1949~2007年全国干旱灾害特征、成因及减灾对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94-98. 被引量:42
4 吴志勇,陆桂华,郭红丽,匡亚红.基于模拟土壤含水量的干旱监测技术[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28-32. 被引量:10
5 刘任远,鲁仕宝,黄强.干旱灾害成因及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2013,29(8):27-31. 被引量:6
6 许正亮,赵斌,刘云芳.贵州省2013年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干旱灾害受损核查及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14,39(6):34-38.
二级引证文献68
1 黄雨,张德亮.云南省干旱成灾因素分析及减灾对策初探[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37-40. 被引量:11
2 山仑.科学应对农业干旱[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1-5. 被引量:29
3 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31-9935. 被引量:35
4 李晶,赵文吉.基于GIS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2010年西南五省旱灾为例[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5):7-11. 被引量:3
5 王俊娟,叶武威,王德龙,樊伟莉,王帅.PEG胁迫条件下41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萌发特性研究及其抗旱性综合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6):840-846. 被引量:43
6 黄弘,王鹏新,李俐.关中平原小麦生育期VTCI加权估算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6):173-178. 被引量:6
7 卢琼琼,宋新山,严登华.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42-47. 被引量:47
8 张霞,谢小玉.PEG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鉴定指标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2):72-77. 被引量:46
9 李伟光,易雪,侯美亭,陈汇林,陈珍莉.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5):643-649. 被引量:137
10 王文,段莹.2011年长江中下游冬春连旱期土壤的湿度变化[J] .干旱气象,2012,30(3):305-314. 被引量:6
1 张宏伟.21世纪葫芦岛市抗旱减灾对策研究[J] .防汛与抗旱,2000(4):31-35.
2 张清霞.干旱与抗旱减灾对策[J] .现代园艺,2008,31(9):22-23. 被引量:1
3 国家防总水利部制订抗旱工作方案提出六项抗旱减灾对策措施[J] .中国水利,2011(4).
4 李松,王殿武,郭锐,刘丹.辽宁省干旱分析与抗旱减灾对策[J] .广西水利水电,2011(1):54-57. 被引量:7
5 张海滨,屈艳萍.长江中下游五省抗旱减灾对策初步探讨[J] .中国水利,2011(13):31-34. 被引量:3
6 李艳兰,周美丽,陆甲.2009年夏至2010年春广西旱灾分析及抗旱减灾对策[J] .广西农学报,2011,26(3):87-89. 被引量:3
7 宫丽芝,宁辉.铁岭地区水资源总量分析及抗旱减灾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8):117-117. 被引量:1
8 徐丽萍,李泽,满意,贺蕊.粮仓降水变化规律浅析及抗旱减灾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15,35(11):155-155. 被引量:2
9 童信明.福鼎市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 .水利科技,2009(4):4-5.
10 田英.曲阳县干旱成因及抗旱减灾对策[J] .河北水利,2010(8):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