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用母语与当代世界文坛对话——彝族当代母语文学创作与传播思考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3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三十二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明确指出了公约的宗旨和定义。在其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中专门提到了:"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这一"公约"的提出,再次提醒了我们:世界上各个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本身就是各个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成果,是最基本、最厚重、最神秘、最具标志性的民族文化标志和文化遗产。
作者 罗庆春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National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美)威廉·A.哈维兰(WilliamA.Haviland)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被引量:11
  • 2乐黛云著..跨文化之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98.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9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