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1-22,共2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4
-
1刘川生.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求是,2009(4):49-50. 被引量:43
-
2庄传超.学生管理的理论视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9):23-24. 被引量:3
-
3娄延常.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6):1-5. 被引量:11
-
4姚文英.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9-91. 被引量:4
-
5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45-46. 被引量:7
-
6易建国,谭利人,吴巧洋,胡德军.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教育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1-4. 被引量:3
-
7于留成.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13-15. 被引量:51
-
8王萍.在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对大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2005,3(2):77-79. 被引量:10
-
9彭红.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05(7):25-26. 被引量:4
-
10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7-4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8
-
1张景胜,薛勤.与时俱进: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J].经济师,2005(6):97-98. 被引量:3
-
2沈志华,张二军.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共青团及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对策[J].科技资讯,2006,4(8):127-128. 被引量:1
-
3刘政军,朴勇慧.大学生群体管理刍议[J].理论界,2007(6):125-126. 被引量:1
-
4王欢,郑新红,刘茗.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5):167-168. 被引量:8
-
5艾小龙.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9):147-148. 被引量:10
-
6洪涛,古新.高校辅导员对于艺术类学生管理问题的浅析[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8):139-139.
-
7王俊成,李明秀.新时期下高校学生会“三自功能”再认识[J].吉林教育(教研),2007(12):39-39. 被引量:9
-
8戴宏,吴胜红,朱兴同.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析——关于“问题人群”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3(7):70-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5
-
1王露.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8):9-10. 被引量:1
-
2孙扬.高师院校实习支教学生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89-89.
-
3陈燕丽,郭一红.高等院校“问题大学生”之问题调查与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38-39. 被引量:2
-
4曹麒麟,曲思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及其管理问题浅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4):107-108. 被引量:10
-
5刘海存,闫志华.优先关怀人群: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视点[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85-87. 被引量:1
-
6赵新云.对高师院校实习支教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5):58-59. 被引量:4
-
7陈观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新挑战、新理念、新手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215-216. 被引量:6
-
8索淑艳,张丽艳.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27-130. 被引量:15
-
9孙丹.新的教育实习形式下“乡村支教”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88-188.
-
10焦丽珍.对师范院校扶贫支教模式的思考——由日本师范类教育实践模式引发的启示[J].长治学院学报,2011,28(1):87-91. 被引量:2
-
1王伟华,崔树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石油教育,2008(2):38-40. 被引量:2
-
2黎宇宁,朱孟强,何明昌.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66-69.
-
3柯森.关于高教发展若干问题之辨析[J].高教探索,1996(4):4-6. 被引量:1
-
4杨企贤,刘晖,梁增红.行走,向着教育智慧的深处——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09(9):17-20. 被引量:1
-
5俞海.高等院校科学研究超前发展的哲学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1989,11(2):92-95.
-
6陈晓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其对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5):23-28. 被引量:2
-
7胡礼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更新学生管理观念[J].高等农业教育,2000(8):35-37. 被引量:8
-
8孙留纪.教学渴望创造[J].新课程(小学),2006,0(Z1):76-76.
-
9张素英,史凤林.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54-55.
-
10张伟.坚持是学校发展和创新的根基[J].教育,2015,0(19):7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