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入学难成因探究——由公办学校“借读费”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On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Mobile Children Entering a School Difficulty in Our Country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3年第3期3-5,共3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共引文献36
-
1乐毅.经验与反思:美国小班计划的回顾、进展及其评价[J].现代教育论丛,2004(2):39-43. 被引量:3
-
2张敏.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7-29. 被引量:1
-
3张善余.基于出生地的中国人口迁移态势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3):1-5. 被引量:7
-
4邹泓,屈智勇,张秋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2):1-7. 被引量:59
-
5夏焰,林群.推行教育券制度 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5(3):152-154. 被引量:7
-
6王霆.公办学校中流动少年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06(3):17-20.
-
7周序.关于借读费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9):18-22. 被引量:6
-
8刘晓兵,李树茁,张烨霞.中国流动儿童出生登记的探索性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1):49-55. 被引量:1
-
9罗俊峰,李燕.流动儿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07-909. 被引量:1
-
10陈家斌,王守恒.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2):17-21.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80
-
1何荣修.凉山州的贫困与反贫困[J].天府新论,2000(S1):77-81. 被引量:5
-
2曾颖,郑淮.略论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转变[J].现代教育论丛,2007(7):6-9. 被引量:1
-
3刘精明.“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1999(6):19-36. 被引量:36
-
4吴康宁.简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3):64-67. 被引量:5
-
5郝玉章,风笑天.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8(1):25-30. 被引量:7
-
6厉以贤.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88. 被引量:18
-
7费孝通.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1):12-20. 被引量:51
-
8风笑天.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3(1):93-99. 被引量:11
-
9吴明先.试论凉山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J].民族教育研究,1991,2(4):24-27. 被引量:1
-
10郝玉章,风笑天.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现状——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7(8):7-1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5
-
1王洁,李华,刘璐.社会变迁、精准扶贫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凉山州为例[J].南方治理评论,2022(1):127-138.
-
2周序.对公办学校“借读费”的思考——受北京市取消“借读费”所引发[J].基础教育研究,2005(5):6-8. 被引量:6
-
3周序.关于借读费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9):18-22. 被引量:6
-
4刘精明,张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9. 被引量:11
-
5龚继红,钟涨宝.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的家庭教育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853份样本的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5(3):106-11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郭现坤.新时代下家庭教育的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27-28.
-
2龚文君.给农民工子女一张心灵的课桌——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机会平等[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7):108-111.
-
3周序.关于借读费研究的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9):18-22. 被引量:6
-
4周序.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中的社会控制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7(5):35-38. 被引量:6
-
5刘精明,张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9. 被引量:11
-
6吴康宁.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2):1-20. 被引量:32
-
7叶咏.从“借读费”的取消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6):53-55. 被引量:3
-
8王安全.价值理性关照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具理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3):5-8. 被引量:2
-
9罗丹.再论流动儿童的教育起点公平[J].中国教师,2011(7):45-47.
-
10程天君.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4):154-172. 被引量:9
-
1打工子弟上学更容易[J].新劳动,2002(17):51-51.
-
2陈燎宏,孙勤,林毅平.嘉兴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84-87.
-
3郭良春,姚远,杨变云.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北京市JF中学的个案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5(9):50-55. 被引量:78
-
4李庆社.在数学课堂上扮演“严父”和“慈母”[J].华夏教师,2012(4):46-47.
-
5周世杰.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0(S7):9-11. 被引量:1
-
6要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6):4-5.
-
7老西河.借读费[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20):34-35.
-
8何三畏.通向教育公平之路[J].21世纪教育,2004(5):35-35.
-
9刘星喜.浅析高校贫困生受教育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101-103. 被引量:2
-
10李龙.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J].未来英才,2016,0(9):89-9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