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合成润滑材料》
CAS
1992年第2期21-25,共5页
Synthetic Lubricants
同被引文献12
1 施东学,潘人伦.柴油机油换油指标的研究[J] .石油商技,1994,0(6):2-7. 被引量:1
2 严永年,杜大昌,蒋松,喻典鑫,王超华,刘朝培.柴油机油在使用中降解规律的红外光谱研究[J] .石油炼制,1993,24(5):36-40. 被引量:3
3 徐杰,阮竹,李象瑢.汽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老化降解规律的红外光谱研究[J] .润滑油,1994,9(6):28-34. 被引量:4
4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编.各国石油产品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86-491. 被引量:1
5 .美军油料手册[M].北京:总后勤部司令部,1987.246-248. 被引量:1
6 宋兰琪 严永年 董浚修.计算机红外光谱法研究柴油机油衰变规律.石油商技,1990,:16-21. 被引量:1
7 郑翔.机油中水分对其抗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C]..军队油料科技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北京:总后勤部油料部,1990.48-53. 被引量:1
8 ASTM E2412 -04 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Used Lubricants by Trend Analysis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 - IR) Spectrometry[ S]. 被引量:1
9 张景河.现代润滑油与燃料添加剂[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204. 被引量:9
10 王超华,喻典鑫,严永年,杜大昌,王学成.用红外光谱确定柴油机润滑油的更换周期[J] .天然气工业,1997,17(3):83-8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5
1 沙文键,胡青春,宋珂.偏心式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0(8):1765-1769.
2 徐金龙,易如娟.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在用油水分界限值的研究[J] .润滑油,2013,28(6):50-53. 被引量:1
3 费逸伟,郭峰,姚婷,杨宏伟.现代分析技术在润滑油高温氧化衰变中的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2015,34(3):11-15. 被引量:4
4 张润香,刘功德,曹聪蕊,邓军礼.近海渔船用油现状及趋势[J] .润滑油,2015,30(4):9-13.
5 蒋蕴轩,史永刚,乔森.发动机油氧化衰变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2016,45(11):2666-2670. 被引量:2
6 石啸,赵兴华,赵海鹏,杜雪岭.HPLC在润滑油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石油商技,2017,35(1):12-17. 被引量:1
7 石顺友,汤占帅.DH-1 15W-40柴油机油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润滑油,2017,32(4):6-15. 被引量:8
8 高晓光,王蕊,胡刚.加氢柴油机油在平地机上的应用[J] .合成润滑材料,2018,45(1):28-30.
9 马国东.一种船用柴油机专用油的应用研究[J] .润滑油,2020,35(1):8-12. 被引量:1
10 汤占帅,石顺友,覃雪梅.CI-415W-40柴油机油在城市轻卡上的应用研究[J] .润滑油,2022,37(1):12-20. 被引量:2
1 冯浦涌,王贵,胡红福,荣新明,王春林.新型双季铵盐抑砂防膨剂性能评价及作用机理探讨[J] .中国海上油气,2017,29(3):73-77. 被引量:8
2 付美龙,周克厚,赵林.聚合物驱溶液中溶解氧对聚合物稳定性的影响[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21(1):71-73. 被引量:36
3 马海佳,张晟,邸超,刘龙达,孙德勇.三元复合体系室内驱油实验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6):75-76.
4 张健,李健,李春霞,杨柳,李燕梅,罗平亚.两性磺化酚醛树脂降滤失剂APR的研制[J] .油田化学,1999,16(4):295-298. 被引量:11
5 丁宁,王乐莲,肖昊,贾飞,郇帅,唐高峰.LNG生产过程中MDEA溶液发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辽宁化工,2017,46(4):389-391. 被引量:1
6 张敬辉,汪蕾,李公让,曹美文,徐海,赵怀珍.层层沉积提高井壁稳定性室内研究[J] .化学通报,2017,80(5):499-503.
7 杨浩珑,李龙,杨斌,向祖平.抗高温有机硅聚合物抑制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2016,45(12):2284-2287. 被引量:4
8 文志刚,唐友军,余秋华.苏丹Muglad盆地六区块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4):66-70.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