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他者问题:切入人的社会性的通道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勒维纳斯试图开辟一条通往“绝对的他者”的言路而引马克思为同道,在此所包含的意味,可通过与海德格尔、黑格尔等人的言说间的相互阐释、相互溢出中去体会。事关重要的是,作为马克思哲学起点的“博士论文”并非完全是黑格尔式的,马克思肯定了伊壁鸠鲁所提出的“感性原则”,远离了从“大全”上来考察他人问题的黑格尔思想姿态。
作者 张文喜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著,张宁译..书写与差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547.
  • 2(美)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著,申彤译..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07.
  • 3张志扬著..语言空间 张志扬学术自选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38.
  • 4(法)艾玛纽埃尔·勒维纳斯(Emmanuel,Levinas)著,余中先译..上帝·死亡和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99.
  • 5(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05.
  • 6(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 又名,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60.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