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下)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粮食经济》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China Grain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20
-
1黄季焜.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4-10. 被引量:90
-
2敬东.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城市规划,2004,28(11):60-70. 被引量:30
-
3刘琼,欧名豪,彭晓英.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07-112. 被引量:59
-
4韩冰华.战后日本农地非农化之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37-40. 被引量:4
-
5陈思源,曲福田,刘友兆.农地非农化与人类活动的动力学演化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24-27. 被引量:6
-
6简新华,张国胜.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95-100. 被引量:18
-
7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29
-
8桥本寿郎 长谷川信 宫保英昭.现代日本经济[M].上海:上海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被引量:3
-
9陈才.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10茅于轼.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ED/OL].[2003-12-11].http//:www.china-review.co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7
-
1高魏,闵捷,张安录.基于岭回归的农地城市流转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51-58. 被引量:17
-
2刘丽军,屈宝香.中国近20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的相关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3(6):15-18. 被引量:3
-
3陈利根,龙开胜.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4-10. 被引量:55
-
4刘卫东,梁红梅.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6):14-22. 被引量:4
-
5陈绍充,王卿.中国粮食安全观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1):27-30. 被引量:9
-
6孙爱军,张飞.耕地非农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0(10):88-91. 被引量:9
-
7唐倩,魏娜.基于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4-6. 被引量:3
-
8许恒周,金晶.耕地非农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8(3):64-72. 被引量:27
-
9王翠巧,赵欢.中日农地非农化政策的比较研究[J].经济视角(中),2011(9):3-4.
-
10王书晓,杨子生.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95-3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7
-
1万宝瑞.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与政策走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8):9-11. 被引量:36
-
2黄季焜.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4-10. 被引量:90
-
3敬东.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城市规划,2004,28(11):60-70. 被引量:30
-
4姜长云.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2):44-48. 被引量:53
-
5刘笑然,宋海明.建立粮食储备调节体系的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1993(3):36-38. 被引量:1
-
6刘琼,欧名豪,彭晓英.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07-112. 被引量:59
-
7韩冰华.战后日本农地非农化之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37-40. 被引量:4
-
8陈思源,曲福田,刘友兆.农地非农化与人类活动的动力学演化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24-27. 被引量:6
-
9简新华,张国胜.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95-100. 被引量:18
-
10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38
-
1高魏,闵捷,张安录.基于岭回归的农地城市流转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3):51-58. 被引量:17
-
2刘丽军,屈宝香.中国近20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的相关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3(6):15-18. 被引量:3
-
3陈利根,龙开胜.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4-10. 被引量:55
-
4刘卫东,梁红梅.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6):14-22. 被引量:4
-
5陈绍充,王卿.中国粮食安全观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1):27-30. 被引量:9
-
6申世军.我国粮食生产的分析预测及影响评价[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47-49. 被引量:1
-
7张颖华.论自然灾害对居民粮食消费安全的影响[J].消费经济,2010,26(3):82-84. 被引量:3
-
8陈红,赵慧峰,刘娜.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河北省10个市的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229-232. 被引量:3
-
9孙爱军,张飞.耕地非农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0(10):88-91. 被引量:9
-
10唐倩,魏娜.基于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4-6. 被引量:3
-
1王柏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好粮食工作[J].中国粮食经济,2003(5):35-38.
-
2把经管工作摆上位置 促进江门农村经济发展[J].南方农村,1998,14(2):13-14.
-
3王柏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好湖南粮食工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3,28(2):6-9.
-
4汪民:我国能源整体对外依存度不会超过5%[J].经贸实践,2004(11):6-6.
-
5张小瑜.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J].农业展望,2012,8(3):55-59. 被引量:8
-
6李晓俐,张圣兵.浅论我国粮食总量平衡问题[J].粮食问题研究,1997(10):4-5.
-
7黄鑫,李保国.论我国沿海地区的粮食经济[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17(4):195-198.
-
8竹青,林风,艳萍,娟娟.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24(1):41-43.
-
9梁建军.关于搞好大中城市粮食总量平衡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6(4):39-40.
-
10白美清.粮食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J].市场统计与信息,200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