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会·教育·人——鲁迅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5
-
1魏顺国.状物·对比·乐和构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札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2(1):55-57. 被引量:3
-
2甘民重.“朝花夕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13(5):64-74. 被引量:1
-
3王家康.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事[J].语文建设,2002(1):24-25. 被引量:4
-
4傅书华.从童年走向成人[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1(19):25-26. 被引量:2
-
5张占杰.创作与解读的冲突——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1):9-12. 被引量:2
-
6徐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智慧[J].人民教育,2008(9):39-45. 被引量:6
-
7钱理群.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J].语文学习,2008(11):57-62. 被引量:11
-
8李怡.《朝花夕拾》:鲁迅的“休息”与“沟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3-108. 被引量:15
-
9吴芳.人之本性中的学习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4):4-6. 被引量:1
-
10赵建晖.“记叙文解读从摹状词开始”[J].天津教育,2009(7):48-49. 被引量:1
-
1寿永明,裘士雄.《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序[J].鲁迅研究月刊,2010(3):90-92.
-
2高明丽.《藤野先生》主题思想的表现[J].现代中学生(阅读与写作),2004(6):42-43.
-
3朱闰生.追寻父亲朱自清在温州的踪迹[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0(7):58-60. 被引量:1
-
4滕兆敏.《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J].语文教学研究,2009(7):21-22.
-
5一丁.朝花夕拾[J].天津中学生,2011(9):37-37.
-
6曾王平.晶莹的泪光,深情的父爱——浅析《背影》泪眼中的父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34-134.
-
7姚国昕.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社戏》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J].语文月刊,2010(4):69-70.
-
8陈治勇,叶会彬.言语密码透真情——《藤野先生》文本细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0(8):63-72. 被引量:1
-
9詹长青.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美——向《阿长与〈山海经〉》学习写人技巧[J].阅读与鉴赏(上旬),2006(7):115-117.
-
10李东梅.田云和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9(1):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