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2
出处
《浙江检验医学》
2006年第1期14-14,共1页
Zhejiang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参考文献2
1 谢云琴,方军,周莺莺,林峭影,黄剑仙.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核心抗体假阴性的问题[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5):610-610. 被引量:4
2 陈瑜,钟步云,徐根云,王磊,刘招娣,单谷忠,马锦洪.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39-41. 被引量:155
二级参考文献9
1 苏作锦,严敬杰,汤春园.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1):67-69. 被引量:26
2 侯金林,骆抗先,梁炽森,王战会.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S基因插入变异的关系[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3):129-133. 被引量:41
3 马粤健,宋星宇,陈家骐,唐海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模式与分析[J] .海南医学,1996,7(4):231-232. 被引量:28
4 Lee JH,Paglieroni TG,Holland PV,et al.C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an anti-HBC non reaction blood donor:variant virus or defective immune response?[J].Hepatology,1992,16:24-30. 被引量:1
5 骆抗先 编.乙肝肝炎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6-323. 被引量:1
6 许志清.1090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19(4):572-573. 被引量:13
7 杨守纯,陶其敏.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与展望[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275-277. 被引量:42
8 孙南雄,黄祖瑚,刘雁雁,韩亚萍,刘婷,张永祥.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296-298. 被引量:167
9 林嘉友,秦晓光.掌握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实验要求[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3):133-13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157
1 郑淑华,黄瑞玉,罗有文,卢春敏,穆小萍.孕产妇乙肝母婴阻断低水平表面抗原筛查结果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9,19(11):1375-1377. 被引量:1
2 何思春,王利君.Access免疫分析仪检测HBsAg的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67-68.
3 李建蓉.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应用价值[J]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11(1):1-1. 被引量:2
4 凤婧,陶传敏,严可宁,于建生,杨廷富,杜晓青.ELISA一步夹心法检测HBsAg假阴性原因分析[J] .华西医学,2008,23(6):1394-1395. 被引量:4
5 胡桂兰,朱瑞敏,张智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乙型肝炎脱氧核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31-132.
6 费春荣,叶爱青,张钧.不同检测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及其临床评估[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4):436-439. 被引量:4
7 姚齐龙,乐理.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86-787.
8 吴勤如,钱春艳,何惠玲,李小红,吴平.HBV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实验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4):622-624.
9 徐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意义[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1):8-9.
10 秦竹叶.HBsAg弱阳性标本乙肝标志物的检测分析[J] .中国校医,2005,19(3):289-290.
同被引文献4
1 黄波,廖常贵.乙肝两对半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2):165-165. 被引量:9
2 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38-39. 被引量:4
3 韦卉,韦柳华.两种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分析与比较[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99-100. 被引量:2
4 康凤芝.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临床比较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6):106-106. 被引量:6
1 张虹,赵兵,阮荣华,陈松涛,朱灵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PSA,fPSA及其比值的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177-177. 被引量:1
2 肖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6):543-544. 被引量:1
3 李春莲,杨清红,韩凤广.意向献血人群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9):553-554. 被引量:1
4 李滨.98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探讨[J] .特别健康(下),2014(4):385-385.
5 雷秀霞,陈英姿,徐邦牢,黄国华.乙肝五项标志物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J]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5):432-432. 被引量:1
6 雷秀霞,陈小辉,徐邦牢,陈英姿.三种方法检测HBV-M结果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52-1253. 被引量:5
7 谢健敏,莫石兰,侯科亮.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b的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4-85. 被引量:3
8 李梦华.MEIA法与ELISA法检测26例血清HBsAg和HBeAg的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80-81.
9 范玉平,郭新荣,郁超.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β_2-微球蛋白的评价[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1):41-44. 被引量:3
10 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38-3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