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建设教育》
2006年第7期36-40,共5页
China Construction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
-
1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85-88. 被引量:11
-
2曹新鑫,何小芳.高校工科专业实习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94-194. 被引量:10
-
3董晓玲.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4):4-7. 被引量:3
-
4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60. 被引量:192
二级引证文献4
-
1丁中建.应用型大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3):76-77. 被引量:2
-
2李娟,李强,鄢锉.基于高校和企业平台的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107-109. 被引量:3
-
3杨瑞华,邱华,王鸿博.纺织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2015,0(23):87-88. 被引量:1
-
4郭滢,张丽哲.“纺织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3):266-268. 被引量:2
-
1罗文,陈小兰,肖拥军,宋英明.我国核专业研究生“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南华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7):42-44. 被引量:1
-
2本期封面[J].时事(初中版),2007,0(1):45-45.
-
3田镇华,池敬铭.改革毕业环节的一个有力措施[J].化工高等教育,1987,4(2):34-36.
-
4段世霞.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及未来工程师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36-38. 被引量:1
-
5晁延风.“糊涂”妈妈[J].幼儿教育,2006,0(8):11-11.
-
6赵冰.基于“四融合”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9):72-75. 被引量:4
-
7罗建中,康新宇.未来工程师的素质教育和技术能力培养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B09):188-189.
-
8严燕.《中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书评[J].价值工程,2014,33(15):267-269.
-
9张建华.创建科技特色 培养创新精神[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2,0(3):27-28.
-
10王利青,黄荣盛,肖桂云.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7,3(09S):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