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月下沉吟——论“嫦娥奔月”美学价值的嬗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嫦娥奔月"的神话产生于古老的农耕社会,是原始初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奔月神话已经成为一种民族心理符号。可以说,神话是初民们观念意识的物态化反映,"嫦娥奔月"体现了初民对自我与他者分离的认识。就美学意蕴而言,神话的隐喻功能在解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一种民族认同感,"嫦娥奔月"是幻想对象化世界的尝试,是初民个体认识的产物。随着认识的深入,当代神话的审美意义正凸显出境域性解读倾向。
作者 陈芬 高婧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