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3,共4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43
-
1吕炳斌.试论反倾销实施中的保护主义倾向及其调整[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2):82-86. 被引量:4
-
2赵维田.论WTO的反倾销规则[J].法学研究,1999,21(2):106-120. 被引量:59
-
3袁欣.中国经济性质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1):11-15. 被引量:3
-
4王丽华.国际反倾销制度的实质不公平及我国的对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2):115-121. 被引量:6
-
5周莉.反倾销: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J].国际贸易问题,1995(4):25-29. 被引量:15
-
6徐兴元.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演变[J].国际贸易问题,1996(7):27-33. 被引量:7
-
7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8. 被引量:10
-
8徐崇利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制化与中国的选择[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坎昆会议后WTO法制的走向和中国的对策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4.. 被引量:1
-
9.《反倾销协议》评述[N].中国社科院院报,2002-01-15. 被引量:1
-
10.世界贸易报告[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11-18/26/244654.html,. 被引量:1
引证文献9
-
1吴金希,于永达.浅议政府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4(8):35-38. 被引量:2
-
2吴金希,于永达.国外频繁对华反倾销的深层原因与对策选择[J].改革,2004(3):72-78. 被引量:11
-
3刘丽娟.WTO环境下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4(5):36-39. 被引量:7
-
4赵立敏,杨士富,熊晓路.加入WTO后反倾销对我国产品出口的障碍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59-61.
-
5林垦,覃飞,胡梅娟.“冒险”走西口[J].瞭望,2002(36):44-45.
-
6王丽华.国际反倾销制度的实质不公平及我国的对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2):115-121. 被引量:6
-
7肖念涛.我国反倾销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2):101-103. 被引量:1
-
8袁欣.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06,23(1):41-43. 被引量:4
-
9郭双焦,米家龙.WTO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关联与冲突[J].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49-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3
-
1赵晨倩.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分析[J].内江科技,2006,27(8):12-13.
-
2钟力.关于国际贸易中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思考——以秘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为例[J].消费导刊,2008,0(7):80-80.
-
3林垦,覃飞,胡梅娟.“冒险”走西口[J].瞭望,2002(36):44-45.
-
4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国际经济评论,2005(2):5-14. 被引量:58
-
5喻国华.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反倾销综合管理系统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4):87-89. 被引量:1
-
6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29-34. 被引量:23
-
7袁欣.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06,23(1):41-43. 被引量:4
-
8涂奇.国际贸易摩擦及解决措施研究[J].经济师,2006(2):44-45. 被引量:7
-
9胥旭,何凌云.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及其应对机制刍议[J].特区经济,2006(3):253-254. 被引量:1
-
10朱爱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减少国际贸易摩擦[J].特区经济,2006(4):98-100. 被引量:2
-
1黄笑鹤.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7(8):489-490.
-
2闵慧男.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证研究——从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补助费政策看公共政策制定[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1-102.
-
3柳炯.政府部门如何迎接入世[J].中国经济信息,2001(16):10-12.
-
4李,郭亮,张居永.注重解决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紧迫性[J].资料通讯,2006(5):46-47.
-
5丁朝刚,刘琴.论法学专家参加医疗事故鉴定过程的必要性[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12(1):11-14.
-
6蒲菊花.格式条款及其法律规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5):75-79. 被引量:3
-
7张友连,孙科峰.论消费格式合同中的效率与公平[J].消费导刊,2008(8):117-117.
-
8张玉田.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40-46. 被引量:1
-
9蔡昕霖.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中信用与公平缺失的表现及原因[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403-403.
-
10胡光志.反内幕交易法的公平性基础——从内幕交易“无损害”假说谈起[J].现代法学,2002,24(4):126-13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