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州模式研究及其区域启示——兼论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温州模式的成功在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当一些领域,私营企业经营最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中、西部学习温州模式,要抓住温州模式的本质,学习温州人的创造和开拓精神,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借助民间力量,建立与本地区要素禀赋相符的特色经济。
作者
李元华
机构地区
温州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温州模式
经济发展
区域启示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项光盈主编..世纪之交看温州 解读温州模式与温州现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19.
2
李元华著..温州民间融资及开放性资本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48.
3
傅桃生,2000: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被引量:1
4
魏杰.
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J]
.中国统计,2000,15(8):1-1.
被引量:2
5
温燕萍,周立彩.
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市场整合[J]
.岭南学刊,2000(6):55-58.
被引量:5
6
布劳格等.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16、17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
1
曾海鹰.
建立在波特菱形理论上的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引进FDI的政策分析及建议[J]
.经济师,2005(6):127-129.
被引量:1
2
沈夏威.
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成人教育探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4):93-95.
被引量:6
3
刘咏清,吴园园.
试论我国东西部纺织服装优势资源的整合[J]
.国外丝绸,2007,22(6):28-30.
4
雷国琼.
走出西部经济开发的六种误区[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3):46-48.
5
王晓林,张琦,沈建明.
探索能说服人的中国经济学刍议——兼谈对“与时俱进”的一种实践性理解[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3,23(2):3-8.
被引量:1
6
王玉珍.
江苏与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客观基础[J]
.南京社会科学,2003(7):91-9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刘德骥.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6):40-46.
被引量:5
2
张仁寿.
温州模式:企业、市场与政府职能的新变化[J]
.浙江学刊,1994(3):21-28.
被引量:8
3
冯坚.
由规模型扩张到内涵型增长——苏州开发区发展方式的转换[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5(12):52-58.
被引量:2
4
邵正光,陈俐艳.
浅析产业结构升级的跨越式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2004(12):28-29.
被引量:3
5
刘乃全,贾彦利.
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演变及整体效应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05(1):10-15.
被引量:17
6
孔伟.
论创业文化环境与经济差异——“东北现象”与“浙江现象”中人力资源素质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5(2):164-167.
被引量:17
7
杨海鹏 翟明磊.温州:自费改革20年的悲喜[N].南方周末,2001-07-23.
被引量:1
8
张和平.温州模式再认识[N].经济参考报,2003-04-22.
被引量:1
9
岑建德.调查:温州人的经济活动[N].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10-30.
被引量:1
10
刘晓午.第三种模式:中国区域经济的寻找[N].中国经营报,2005-03-0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刘宏,郑明望.
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34-36.
2
于晓菲,魏梅.
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
.生产力研究,2006(3):114-115.
被引量:2
3
牛勇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4):29-31.
被引量:4
4
于晓菲.
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区域启示——兼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J]
.发展,2008(3):144-145.
5
尚华艳,黄明知,李文军.
浙江经验和温州模式的可移植性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6):10-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熊远光,张莉莉.
新经济地理理论下的工业发展路径分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9(14):64-65.
被引量:1
2
吕振奎.
从“泉州模式”探析泉州“十二五”发展战略[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5):78-84.
被引量:1
3
张志元.
镜鉴中的反思:珠三角发展模式与东北经济振兴[J]
.社会科学家,2012,27(1):47-51.
被引量:2
4
卢万合,刘继生,张立峰.
“辽源模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经验[J]
.经济体制改革,2012(5):62-65.
被引量:3
5
任泽中,姚冠新.
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顶层设计路径研究[J]
.江苏高教,2013(2):104-105.
被引量:4
6
刘海东.
浅析包头市经济发展模式[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7):87-88.
7
杨东阳,乔家君,王小敏,苗睿.
欠发达农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J]
.河南科学,2013,31(11):2078-2082.
8
何博.
延安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研究[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8):26-26.
1
于晓菲.
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区域启示——兼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J]
.发展,2008(3):144-145.
2
赵伟.
温州模式:基本特征、区域启示及其发展前景[J]
.温州论坛,2000(4):5-8.
3
张大松,赵英才.
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要素禀赋关联分析[J]
.经济纵横,2002(5):53-57.
被引量:4
4
史晋川,朱康对.
“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
.温州论坛,2001(5):10-22.
被引量:2
5
史晋川,朱康对.
温州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
.浙江社会科学,2002(3):3-15.
被引量:64
6
蔡建娜.
温州模式再研究:新问题与新方法[J]
.上海经济研究,2010,22(6):19-26.
被引量:6
7
陈飞龙.
怎样看待“温州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导向意义——从温州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时期谈起[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87(1):21-25.
8
改革先发优势弱化 温州面临制度创新匮乏窘境[J]
.领导决策信息,2004,0(16):21-21.
9
王丽歌,陈安金.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温州模式”再探讨[J]
.浙江社会科学,2014(7):118-123.
被引量:1
10
唐辉音.
温州模式的演化进程及未来发展研究[J]
.经济论坛,2012(8):54-56.
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