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关玉祥,杨添水.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J].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被引量:39
-
2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89-192. 被引量:7
-
3陶建华.闽西南地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形成机制[J].福建地质,1987,6(4):249-270. 被引量:7
-
4陶建华.福建推覆构造的厘定及地质找矿意义.见:福建省地学论文集.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
5周永丰.福建省区域构造格架及建阳推覆构造系统.见:福建省地学论文集.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
6中国矿床发现史.福建卷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福建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7陶建华.福建省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中国大陆构造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出版社,1992 被引量:2
-
8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燃料矿产),2007 被引量:1
-
9福建省地质二队地质科.福建永安煤矿地质特征及普查勘探工作总结汇编,1976. 被引量:1
-
10俞童仙,彭万发.福建省三明地区二叠纪煤田后期改造的初步认识,1978. 被引量:2
-
1吴树仁,晏同珍,吴光.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缓倾角断裂显微构造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2):27-30.
-
2栾经辉.龙永煤田缓倾角断层特征研究及找煤方向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0(6):35-37. 被引量:3
-
3陈泉霖.福建省构造控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煤炭地质,2015,27(1):9-12. 被引量:3
-
4谢俊钢.福建省龙永煤田缓倾角断裂成因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1(5):19-19.
-
5黄敏.吾祠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系地层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4,33(1):318-320. 被引量:2
-
6谢长光,王仁山.浅析缓倾角断裂的控煤规律与找煤前景[J].西部探矿工程,2003,15(10):66-67. 被引量:1
-
7沈军辉,赵其华,李天斌,卫宏.官地水电站坝区缓倾角断裂成因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36(6):48-51. 被引量:8
-
8刘建安.福建省德化上漈矿区找煤前景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1(6):56-57.
-
9谢俊钢.缓断裂成因机制研究与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改进[J].海峡科学,2011(10):56-57.
-
10陈志芳.上姚井田主要构造特征及其控煤规律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5,17(B06):25-2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