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林业教育》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李敏,李湛.对成教学生热工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8):2-3. 被引量:1
-
2岳丹婷,吕欣荣,李青.深化热工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2(4):86-88. 被引量:2
-
3张凌云.热工基础教学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6):710-711. 被引量:5
-
4徐红梅.高职热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6,5(16):77-77. 被引量:5
-
5冯新,陆小华.以学生为本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4):30-34. 被引量:48
-
6赵国文.提高轮机专业“热工基础”教学效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25(2):56-57. 被引量:5
-
7黄凯旋,刘建华.热工课程教与学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73-75. 被引量:8
-
8吴孟余.面向21世纪航海类热工课程改革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1,18(4):33-35. 被引量:1
-
9常建民,张璧光.热工理论基础课教学杂谈[J].中国林业教育,2003,21(1):50-51. 被引量:4
-
10谢育卿.热工类专业课教学探讨[J].山西科技,2003,18(6):49-5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2
-
1宋雪静.浅谈高职高专热工基础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7). 被引量:2
-
2李桂芬.论《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6(11):130-131.
-
3王红艳,唐婵.热工基础类课程模块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6):75-76. 被引量:7
-
4席新明,闫小丽.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6-48. 被引量:11
-
5李桂芬.高职轮机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2):67-69.
-
6朱颖颖,杨国华.轮机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95-96. 被引量:2
-
7张伟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的发展前景[J].电子测试,2013,24(3):213-213. 被引量:1
-
8程显峰.热工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33-34. 被引量:1
-
9宋福元,张国磊,孙宝芝,高峰,张鹏,刘博.开放式立体化热工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45-146. 被引量:1
-
10王崧全,李达汉.浅谈本科院校《热工基础》课程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03-10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3
-
1李敏,李湛.对成教学生热工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8):2-3. 被引量:1
-
2岳丹婷,吕欣荣,李青.深化热工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2(4):86-88. 被引量:2
-
3张凌云.热工基础教学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6):710-711. 被引量:5
-
4徐红梅.高职热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6,5(16):77-77. 被引量:5
-
5冯新,陆小华.以学生为本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4):30-34. 被引量:48
-
6赵国文.提高轮机专业“热工基础”教学效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25(2):56-57. 被引量:5
-
7王海.《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27):183-183. 被引量:3
-
8黄凯旋,刘建华.热工课程教与学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73-75. 被引量:8
-
9吴孟余.面向21世纪航海类热工课程改革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1,18(4):33-35. 被引量:1
-
10银梅.高职《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整体设计[J].亚太教育,2015,0(36):178-1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宋雪静.浅谈高职高专热工基础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7). 被引量:2
-
2李桂芬.论《热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6(11):130-131.
-
3王红艳,唐婵.热工基础类课程模块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6):75-76. 被引量:7
-
4席新明,闫小丽.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6-48. 被引量:11
-
5李桂芬.高职轮机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2):67-69.
-
6朱颖颖,杨国华.轮机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95-96. 被引量:2
-
7张伟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的发展前景[J].电子测试,2013,24(3):213-213. 被引量:1
-
8程显峰.热工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33-34. 被引量:1
-
9宋福元,张国磊,孙宝芝,高峰,张鹏,刘博.开放式立体化热工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45-146. 被引量:1
-
10王崧全,李达汉.浅谈本科院校《热工基础》课程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03-104. 被引量:6
-
1郑淑珍.如何培养职校学生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的兴趣[J].职业,2010,0(8Z):129-130.
-
2邓东密.学好应知应会是修好喷油泵的钥匙[J].内燃机燃油喷射和控制,2000(3):5-5.
-
3周少祥,宋之平,胡三高,孙卫民,张洁.单耗分析理论与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J].中国能源,2008,30(2):42-43. 被引量:19
-
4李爱琴,赵海.热风炉换热系统的热工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76-278. 被引量:2
-
5汪卫东,刘媛,廖庆庆.论回热加热器教学内容的改进[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2):80-82.
-
6刘忠,邹淑云.“水轮机原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4(11S):103-104. 被引量:1
-
7刘立平,师少鹏.传热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3):74-75. 被引量:10
-
8郑越超,丁凯军,杨锋,宋伟.如何学好静力学基础[J].科技信息,2010(15X):225-225.
-
9肖增弘,朱利民,盛伟,苏正权.等效焓降法在热力系统改造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1997,18(11):5-7. 被引量:1
-
10王海鸥,李妍,刘永珍,富晓阳.传热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13,18(2):47-4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