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数学公式计算年月日时的干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应用公式计算年、月、日、时的干支。方法 :以 2 0 0 1年为基础 ,用数字代表天干、地支的顺序 ,用数学计算公式计算天干、地支的代表数。结果 :该方法具有简便、易学、快捷、准确等优点。结论 :根据数学的有关理论 ,应用方法学的手段 ,来探讨中医的有关理论 ,为研究、推广、普及祖国医学提出一种方法。
作者
赵永烈
刘强
机构地区
甘肃中医学院
出处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子午流注
天干
地支
分类号
R224.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
1
陈久金.
中国古代时制研究及其换算[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2(2):118-132.
被引量:28
2
孙吉山,洪薇.
北京标准时间与各地真太阳时的换算法[J]
.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25-26.
被引量:15
3
刘长波.
《内经》的计时法及其应用简介[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12(2):49-52.
被引量:3
4
于致顺.时间针法与时区时间[J].中医药学报,1983,4:16-16.
被引量:3
5
梁伟英,张子燕.
谈谈时间针法中当地时间的计算[J]
.中国针灸,2008,28(4):312-312.
被引量:6
6
齐金成,徐书立.
新编子午流注日干支推算法[J]
.中医研究,1998,11(5):1-2.
被引量:1
7
蔺晓源,毛京京.
子午流注纳甲法解惑[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58-59.
被引量:3
8
陈永华.
日干支推算新公式[J]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2):128-129.
被引量:1
9
向谊,黄伯灵.
真太阳时的时辰间距并非相等[J]
.中国针灸,2002,22(6):395-396.
被引量:8
10
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柴花俊,吴雪中.
掐指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掌诀[J]
.河北中医,2002,24(11):830-83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朱克,蔺晓源.
子午流注干支推算新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25-326.
被引量:1
2
苏绪林,彭楚湘,谢雨君.
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刍议[J]
.中国针灸,2010,30(7):574-57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杨玥,周桂桐.
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穴位电阻值对比分析[J]
.中国针灸,2011,31(8):715-718.
被引量:16
2
苏绪林,彭楚湘,谢雨君.
基于真太阳时的子午流注针法日时干支计算新法[J]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101-101.
被引量:3
3
张雨辰,张泓,丁乐,蔡和凝,张娟.
子午流注针法中干支数学公式推算法的修正[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67-69.
4
苏绪林.
子午流注网上取穴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84-85.
被引量:2
5
何敏,彭力,穆敬平.
子午流注定时标准与个体化计时探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57-958.
被引量:8
6
苏绪林.
论子午流注针法之知常与达变[J]
.针刺研究,2014,39(2):153-155.
被引量:16
7
祖建,霍锐,樊艺,李莉,周竞峥,钟骏慧.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055-2057.
被引量:19
8
祖建,霍锐,樊艺,李莉,周竞峥,钟骏慧.
586例缺血性中风发病子午流注时间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2):2235-2237.
被引量:12
9
李琛瑛,王毅,罗云,胡智海,王雯.
子午流注针法相关文献研究分析[J]
.吉林中医药,2018,38(4):451-454.
被引量:21
10
翟垚青,闫文静,乔志燕.
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干扰素治疗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2018,13(5):1242-1245.
被引量:12
1
欧阳亮.
子午流注数学公式计算法(纳甲法)[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1):52-55.
被引量:1
2
彭勋超,刘梅梅.
子午流注针法与临床应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478-478.
3
邓前.
吴宣子午流注针法的挖掘整理[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2(3):22-22.
4
林炜濠.
六气命名缘由解[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201-204.
被引量:3
5
陈树崑.
子午流注“纳时法”的发现与临床应用[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3-4.
6
黄玉燕,翟双庆.
五运六气时间周期析微——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一纪与一周[J]
.中医研究,2009,22(12):2-4.
被引量:3
7
陈乐农,陈叶阳,陈湘鹏.
《十二经纳地支歌》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8):31-32.
8
丁丽玲,管遵惠.
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46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1):52-53.
被引量:3
9
代金刚,张明亮.
大寒微导引 壮骨驱极寒[J]
.大众医学,2016,0(1):59-59.
10
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柴花俊,吴雪中.
掐指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掌诀[J]
.河北中医,2002,24(11):830-833.
被引量:1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