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
被引量:
35
Theorie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社会转型 ,在社会发展的客体性、主体性和制度建构三个向度上体现为时空压缩 ,具体地说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应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和制度建构的前提下 ,在社会主客体的生成关系上实现两个“社会双重转型” ,协同共进地处理好生产力形态、人的生存形态和基本制度形态三个方面“转型”的关系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作者
王雅林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3,共7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全球化
社会转型
社会双重转型
社会形态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863
同被引文献
350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587
参考文献
12
1
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288.
2
郑杭生, 李强, 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M],1997.
3
李培林.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3,10(3):125-134.
被引量:4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452
5
王雅林.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0,(2):84-84.
被引量:2
6
邓耀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信息化推动南海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2—05—10.
被引量:1
7
托夫勒.托夫勒的中国预言[N].科学时报,2000-12-09.
被引量:2
8
孙正聿.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被引量:3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108-109.
被引量:239
10
( )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2001.
共引文献
863
1
王越旺,张殿清.
试论中世纪西欧的罗马法复兴运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40-44.
被引量:1
2
张改兰.
浅议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55-57.
被引量:1
3
坚毅.
关于认识活动中的中介系统[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7(4):63-65.
4
刘发茂.
科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光子科技[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5-36.
5
姚厦瑗.
试论德租界与天津的城市化[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z1):188-190.
6
红丽.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的当代思考[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5(z1):168-170.
7
张成诗.
关于提高青年素质的思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5):36-38.
8
杨春.
民事诉权内涵探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47-50.
被引量:4
9
孙月冬.
试论新中国前30年妇女运动的失误与教训[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28-30.
10
胡建.
西方“个性主义”的合理因素与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重构[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1-6.
同被引文献
350
1
张锋.
高科技风险与社会责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56-59.
被引量:10
2
谢晖.
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中国法制模式的选择[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34-41.
被引量:3
3
许燕.
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
.北京社会科学,2006(S1):60-64.
被引量:60
4
赵定东.
社会转型模式的“类”与“形”:研究视角与主题的探讨[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89-100.
被引量:4
5
周尚意.
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J]
.地理学报,2004,59(z1):162-166.
被引量:90
6
唐明,邵东国,姚成林,黄显峰.
改进的突变评价法在旱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09,39(7):858-862.
被引量:50
7
郑杭生.
60年,中国社会如何转型和发展[J]
.学习月刊,2009(19):6-7.
被引量:5
8
陈江生,连晋姣.
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57-62.
被引量:4
9
杨洁.
甘肃居民的社会心态:基于2010CSSC的实证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2):7-9.
被引量:3
10
贾哲敏.
双重话语空间的形成与框架建构[J]
.江苏社会科学,2012(S1):226-2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5
1
郭强,王芳,王芝眉.
何以堵在路上:社会拥堵现象的产生、表现与成因[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85-592.
被引量:1
2
吴春梅,陈文科.
我国农业过渡性公共品供给和服务体系的构建[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96-400.
被引量:5
3
冯国森.
试论高等教育社会调剂功能[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9(4):14-18.
被引量:1
4
刘卫东.
风险文化研究与国家信息安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下的传媒文化责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7-62.
被引量:8
5
刘卫东.
国家信息安全与广电的社会文化责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4):22-24.
6
潘友梅,徐贵权.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J]
.教育探索,2006(8):31-33.
被引量:28
7
席成孝.
马克思分析现代社会转型的逻辑框架[J]
.学术论坛,2006,29(9):6-10.
被引量:1
8
张晖.
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分化及其政府责任溯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38-41.
被引量:1
9
席成孝.
马克思考察西欧社会现代转型的双重维度及其现实意义[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77-82.
10
杨清望.
社会转型与物权法精神的现代化[J]
.政法论坛,2007,25(5):13-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87
1
张海东,杨城晨,袁博.
新时代中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心态——基于十个特大城市的数据分析[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141-153.
被引量:11
2
邱凤霞,孙国涛,杜光友,李靖.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20,36(6):561-564.
被引量:7
3
李沛雨,苗培壮,虞鑫.
专业思政与学科建设: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与措施路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6):106-116.
4
梅雪云.
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探析[J]
.心理月刊,2024(22):226-229.
5
黄禹龙,邓黎婕.
正面管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与成长型思维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4(19):85-89.
6
茅飞珠.
心理学视角的领导干部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J]
.现代交际,2020(21):237-239.
7
陈先红,宋发枝.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40-46.
被引量:142
8
汪新建,姜鹤.
社会心态研究的学术谱系与主要议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9-76.
被引量:12
9
方圆,董妍,李哲能,于晓琪.
北京社区居民心理弹性与社会信任的关系[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0(1):102-113.
被引量:1
10
侯博,谢靓.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帮扶机制研究[J]
.社会福利,2024(1):43-52.
1
王雅林.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2):102-107.
被引量:10
2
王宏钧.
图书馆如何宣传和帮助人民学习宪法草案[J]
.文物,1954(8):101-102.
被引量:1
3
人物[J]
.法律与生活,2006,0(3):2-3.
4
杨银禄.
江青的新情世界(下)[J]
.各界,2010(11):10-15.
5
兰屿.
“超级奶奶”写博客[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06,0(10):26-26.
6
陈廷一.
[布哀总统]孙中山[J]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2(5):73-73.
7
过年是一个机会[J]
.党课,2014(1):1-1.
8
陶香永,徐瑾.
好生了得,这个警察是明星[J]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2008(3):46-47.
9
董桂花,陈正权.
浅析中国历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175-176.
10
杨作龙,孙永成.
我国国家形成前后土地所有制变化研究[J]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53-60.
社会科学研究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