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中药方剂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汤剂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它与其它制剂不同,具有独特性。汤剂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它的疗效。本文就药材的采收、炮制、方剂中剂量的变化、服药的时效性以及煎药的方法等,提出在临床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应注意各种因素对方剂疗效的影响。
作者
聂淑雯
邝翠仪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1-922,共2页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关键词
中药方剂
疗效
影响因素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饶高雄,陈素碧,唐素荣,徐俊刚,殷嵘.
滇大黄及其炮制品中蒽醌的含量测定[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8(3):4-6.
被引量:4
2
邝翠仪,钟诗龙,黎曙霞,任斌.
3种不同加工川贝母有效成分的比较[J]
.中草药,2000,31(8):590-591.
被引量:13
3
吕天贵.
论中医处方用药时效性[J]
.中医杂志,2000,41(5):261-26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罗顺德,蔡鸿生,苏玮.几种提取方法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J]中药通报,1987(05).
被引量:1
2
黄泰康.中药大黄炮制沿革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3(05).
被引量:1
3
赵鹤龄.
试谈治疗高热与时辰医学的关系[J]
.光明中医,1998,13(6):6-7.
被引量:2
4
刘又宁.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0):625-62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6
1
徐孝琦,徐孝玮.
贝母的研究综述[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319-320.
被引量:12
2
吕天贵.
试论隐性感染的中医学意义[J]
.新中医,2005,37(4):3-7.
被引量:3
3
王艳红,吴晓民,郑友兰.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J]
.中药材,2006,29(1):8-10.
被引量:15
4
张荣发.
川贝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06,15(8):62-64.
被引量:28
5
张文周,刁墨芝.
影响中药质量的几个因素[J]
.黑龙江医药,2006,19(4):280-280.
6
姬春好.
大黄炮制及临床应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1):41-43.
被引量:8
7
韵海霞,陈志.
暗紫贝母的研究概况[J]
.中成药,2010,32(6):1020-1024.
被引量:16
8
张剑光,徐彦,刘圆,吕露阳,曾锐,张志锋.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川贝母茎和叶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2013,34(10):11-15.
被引量:8
9
叶耀辉,贺瑾,应亚宾,张恩慧,马越兴,张文雪.
贝母生物碱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629-634.
被引量:8
10
兰群,蒋桂华,杨曦,马逾英,邹海奎.
中药材产地熏硫加工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J]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5):542-54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8
1
李景丽,何晓宁,蔡锟.
浅谈中药炮制研究发展的方向[J]
.现代中医药,2005,25(1):63-64.
被引量:1
2
王宝才,王基成.
中药“双向性”作用小议[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20-1421.
被引量:2
3
游世晶,刘益臻,阮时宝.
方剂和中药炮制的相互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72-173.
被引量:3
4
龙顺伯.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08,17(10):63-64.
被引量:9
5
耿炤.
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53-54.
被引量:3
6
陈曦,陈秋燕.
浅谈中药与微量元素[J]
.海峡药学,2001,13(2):79-80.
被引量:7
7
苏子仁,陈建南,沈小玲,董婷霞,詹华强.
试论中成药制备过程的药性改变与中成药创新[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1):1-3.
被引量:6
8
史欣德.
论方剂文献的利用与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3,24(9):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何丽君,陈豪,郑婉玉,鄢英慧,章靓,江川,阮时宝.
论炮制对方剂多方位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15,27(11):28-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小英,冯积容,夏荃.
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方炮制的意义[J]
.今日药学,2018,28(12):861-864.
被引量:8
2
杨荣英,陈健明,黄秀玉.
黑豆蒸制首乌和酒制熟地黄的传统工艺与改进工艺比较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26-28.
被引量:5
3
刘艳娜.
不同中药炮制工艺对中草药药用价值的影响[J]
.北方药学,2017,14(9):188-189.
被引量:4
4
刘洁,赵程博文,石晋丽,刘勇,蔺明煊.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分析[J]
.中医药学报,2018,46(3):9-13.
被引量:8
1
戴廷华.
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中医临床辩证论治体会[J]
.临沧科技,2003(1):32-34.
2
文琴,张翠梅.
外阴白色病变及瘙痒的临床辩证论治[J]
.实用医技杂志,2000,7(5):380-380.
3
吴霞.
失眠症的临床辩证论治[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2):353-354.
被引量:3
4
宋文俊.
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及其中风病诊治临床运用[J]
.中医药通报,2010,9(6):10-11.
被引量:3
5
郭龙.
三七炮制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J]
.今日健康,2015,14(7):383-383.
被引量:1
6
孙丽敏.
浅谈骨折病人的饮食调护[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6):194-195.
7
王凤霞,陆丽珠.
汤药处方字迹潦草导致钦片调剂混淆的分析[J]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2,3(20):65-66.
中药材
200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