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元好问《续夷坚志》描写战争特点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元好问《续夷坚志》采用以小说存史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宋、金、蒙交战的实况 ,有些作品表现出对这一段历史回顾的凄苦余韵。其关于战争描写的特点 ,在小说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
李献芳
机构地区
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8-49,共2页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元好问
《续夷坚志》
以小说存史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葛传斌,池仁勇,王会龙,赵珍,杨霞.
科技孵化器在催生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中的作用[J]
.科学管理研究,2003,21(6):38-41.
被引量:11
2
原长弘,贾一伟.
国内创新网络研究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J]
.科学学研究,2003,21(5):552-555.
被引量:21
3
盖文启,王缉慈.
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29-36.
被引量:95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李新春.
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美国硅谷与128公路的比较[J]
.开放时代,2000(4):23-28.
被引量:12
2
盖文启,王缉慈.
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29-36.
被引量:95
3
李新春.
专业镇与企业创新网络[J]
.广东社会科学,2000(6):29-33.
被引量:40
4
王缉慈,宋向辉,李光宇.
企业衍生:北京新技术集聚体形成的重要特征[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5(6):8-13.
被引量:47
5
中关村区域创新能力课题组.中关村创新网络的分析.环渤海经济瞭望,1997,(7):15-15.
被引量:3
6
赵修卫.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2):24-24.
被引量:1
7
付小东.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之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1):3-3.
被引量:1
8
罗利元,陈义龙,张丰超.
网络是创新的有效载体──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分析[J]
.未来与发展,1999,20(2):7-9.
被引量:7
9
盖文启,王缉慈.
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J]
.中国软科学,1999(9):102-106.
被引量:130
10
彭纪生.
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中介组织[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6):50-52.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122
1
李守伟.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比较研究[J]
.调研世界,2021(5):68-76.
被引量:15
2
朱少英.
基于演化博弈的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45-47.
被引量:2
3
来尧静,贾文峰.
南京市企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效应[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371-378.
4
鲁兴启,王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簇群发展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8-131.
被引量:1
5
文宗川,张璐.
生态化视角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演化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6.
被引量:3
6
朱光海,张伟峰,冯宗宪.
拷贝硅谷:一种聚集网络理论解释[J]
.科学学研究,2006,24(S1):250-254.
被引量:2
7
侯媛媛,刘云.
高新区创新国际化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20-725.
被引量:4
8
池仁勇,唐根年.
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
.科研管理,2004,25(4):23-27.
被引量:182
9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J]
.理论建设,2002,18(5):8-14.
10
易将能,孟卫东,杨秀苔.
RIN外溢性对共性技术投入影响的模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136-13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6
1
康金声.
三晋文化与古代小说[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45-47.
被引量:1
2
李瑞.
浅析《续夷坚志》的史学价值[J]
.黑龙江史志,2010(13):17-18.
被引量:1
3
曾大兴.
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5-13.
被引量:39
4
李浩.
从人地关系看唐代关中的地域文学[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4):132-135.
被引量:4
5
王增斌.
从“太原罗贯中”到“两个太原”、“两个罗贯中”——元末罗贯中籍贯近三十年争议论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0-18.
被引量:3
6
黄崇浩.
“补天情结”与明清长篇小说[J]
.明清小说研究,1994(3):129-141.
被引量:2
7
王晓清.
《续夷坚志》辑补[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6):26-27.
被引量:5
8
李正民.
试论元好问的《续夷坚志》[J]
.晋阳学刊,1986(1):109-112.
被引量:6
9
王泽媛.
文化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续夷坚志》中的动物故事[J]
.黑龙江史志,2014(3):172-172.
被引量:1
10
李献芳.
语体与文体创新中的《续夷坚志》[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63-6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侯晓琴.
三晋文化与古代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J]
.地域文化研究,2018,0(3):146-152.
2
于东新,姚立帅.
元好问小说的研究面貌及展望[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0,0(3):24-29.
1
肖蓓.
《续夷坚志》丧乱题材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0):9-11.
被引量:1
2
李献芳.
试说元好问的《续夷坚志》[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4):26-32.
被引量:3
3
李献芳.
元好问《续夷坚志》与金末元初的文坛[J]
.殷都学刊,2003,24(3):48-50.
被引量:1
4
罗宪敏.
《三国演义》战争环境描写探[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6,20(2):88-89.
5
刘倩倩.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以士人形象为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10):19-20.
被引量:1
6
李献芳.
语体与文体创新中的《续夷坚志》[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63-65.
被引量:3
7
颜庆余.
《续夷坚志》辑佚[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3):104-105.
被引量:4
8
王勇.
《续夷坚志》杂识[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2):82-88.
被引量:3
9
胡传志.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J]
.江淮论坛,2013(1):154-159.
被引量:4
10
董继兵.
宋代边塞与边塞词创作[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8):33-35.
被引量:1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