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荷转移复合物和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讨论了电子受体和给体的强弱与形成基态、激发态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性质、类型等的关系。着重讨论了氧与有机化合物分子形成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及烯类单体与电子给体或受体形成的光诱导电荷转移复合物。讨论了使烯类单体发生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和电子给体的分子结构对它的影响;并从形成激基复合物的观点对自由基阻聚剂酚噻嗪在光照下失去阻聚能力作了解释。
作者
曹维孝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化学系
出处
《大学化学》
CAS
1992年第6期4-11,共8页
University Chemistry
关键词
CTC
光诱导
电荷转移聚合
分类号
O631.5 [理学—高分子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王栋一,曹维孝,冯新德.
含氮给体结构对丙烯腈电荷转移光聚合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1989(1):125-128.
被引量:3
2
杨钢,曹维孝,冯新德.从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光谱测定化合物的电离势[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7(04).
被引量:1
3
曹维孝,舒小平,冯新德.
电荷转移引发聚合——酚噻嗪引发丙烯腈光聚合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1):90-9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李Tong,高分子学报,1983年,4期,260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李福绵,曹维孝.
我国高分子合成化学的发展(二)[J]
.高分子通报,1990(1):1-5.
2
吴世康.
我国光化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化学通报,1992(8):35-39.
同被引文献
32
1
徐铸德,陈万喜,冷拥军,许小平,李文铸,汪茫.
富勒烯掺杂有机光电导材料的光电导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2):296-298.
被引量:3
2
Cumpston B.H.,Ananthavel S.P.,Barlow S.,Dyer D.,Ehrlich J.,Erskine L.L.,Heikal A.A.,Kuebler S.M.,Lee S.,Maughon D.M.,Qin J.,Rockel H.,Mariacristina R.,Wu X.L..Nature[J],1999,398:51-54.
被引量:1
3
Bunning T.J.,Kirkpatrick S.M.,Natarajan L.V.,Tomlin D.W..Chem.Mater.[J],2000,12:2842-2844.
被引量:1
4
Jia B.H.,Kang H.,Li J.F.,Gu M..Opt.Lett.[J],2009,34(13):1918-1920.
被引量:1
5
Knoner G.,Higuet J.,Parkin S.,Nieminen T.A.,Heckenberg N.R.,Dunlop H.R..Proc.SPIE[J],2006,6038:208-216.
被引量:1
6
Farsari M.,Filippidis G.,Drakakis T.S.,Sambani K.,Georgiou S.,Papadakis G.,Gizeli E.,Fotakis C..Appl.Surf.Sci.[J],2007,253:8115-8118.
被引量:1
7
Lu Y.M.,Hasegawa F.,Goto T.,Ohkumab S.,Fukuharab S.,Kawazua Y.,Totania K.,Yamashitab T.,Watanabe T..J.Lumin.[J],2004,110:1-10.
被引量:1
8
Belfield K.D.,Ren X.B.,Stryland E.W.V.,Hagan D.J.,Dubikovsky V.,Miesak E.J..J.Am.Chem.Soc.[J],2000,122:1217-1218.
被引量:1
9
Maruo S.,Nakamura O.,Kawata S..Opt.Lett.[J],1997,22(2):132-134.
被引量:1
10
Nguyen B.L.H.,Straub M.,Gu M..Adv.Funct.Mater.[J],2005,15(2):209-2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英柏宁,宋化灿,苏镜娱.
电荷转移络合物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J]
.化学通报,1996(7):20-23.
被引量:6
2
陈再鸿,李娟,谢永明.
金属酞菁与球烯电荷迁移络合物的组成和平衡常数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6(5):740-744.
3
赵宁,孙渝明,张元红,张宝芹,于晓强,蒋民华.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捕捉烯类单体双光子聚合反应的自由基信号[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7):1285-128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宋化灿,英柏宁,苏镜娱.
电荷转移络合物理论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J]
.化学通报,1997(9):35-38.
被引量:3
2
郑康成,毛淑才,余向阳,沈勇.
DMF-CH_nCl_(4-n)电荷转移复合物从头计算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1):40-45.
3
毛淑才,余向阳,沈勇,郑康成.
苯酚-酰胺系列氢键复合物从头计算研究[J]
.有机化学,2000,20(2):243-247.
被引量:3
4
巩忠萍,杜梦圆,宋笛,高蕻冰,杜浩然,于莉莉,吴江,吕奎霖,葛争红,石春卉,李烨,吕玉光.
环丙沙星和四氰基乙烯的荷移反应及其荧光特性的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4):274-277.
5
吕玉光,宋笛,石春卉,高蕻冰,杜梦圆,杜浩然,葛争红,李莹,李源作.
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和四氰基乙烯荧光特性的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2015,0(6):120-123.
6
庄会荣.
电荷转移络合物及其在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24(6):30-33.
被引量:3
1
曹维孝,张鹏,冯新德.
电子受体对苯乙烯的荧光猝灭和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J]
.科学通报,1992,37(6):517-519.
2
李光华,高振胜,杨苹苹,何丽秋,王广东,聂良瑞.
电荷转移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叔丁酯的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23(10):1328-1332.
被引量:1
3
严勇军,丁马太,骆惠雄,夏海平,何旭敏.
亲电性对醌二甲烷与富电子烯烃的电荷转移聚合[J]
.功能高分子学报,1994,7(2):195-202.
被引量:3
4
李光华,黄义忠,高振胜,汪春英.
电荷转移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332-1337.
5
李光华,高振胜,杨苹苹,段文贵.
电荷转移聚合法合成聚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423-428.
被引量:2
6
王栋一,曹维孝,冯新德.
电荷转移聚合——酚噻嗪及其衍生物引发丙烯腈光聚合[J]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0,8(1):54-57.
被引量:1
大学化学
199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