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炮制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减毒、增效、缓和药性、生熟异用等方面,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发酵技术、体内吸收以及代谢分布等方法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代谢组学已初步应用与中药炮制理论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十年研究文献,对中药炮制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
作者
马丽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出处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3期2102-2104,共3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药炮制机制
化学成分
药理分析
发酵
代谢组学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9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79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4
参考文献
22
1
韩燕全,陈芮,潘凌宇,冉姗,宋燕,孙方方,洪燕.
中药“生熟异用”机理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187-1192.
被引量:17
2
张良,姜思凡,万军,周霞.
炮制对山楂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31-34.
被引量:19
3
王东青,张亚丽.
浅谈中药炮制的重要性[J]
.光明中医,2014,29(6):1315-1316.
被引量:7
4
王雪洁..基于NMR/UPLC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2:
5
孙建丽.
浅谈中药炮制与药效的关系[J]
.光明中医,2011,26(3):607-607.
被引量:4
6
王身艳..药用真菌发酵有毒中药草乌减毒增效基础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7
胥敏,吴纯洁,严丹,李欣逸,卢一,黄永亮,江云.
中药发酵技术传承与创新的探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3):230-234.
被引量:27
8
陈志敏,胡昌江,潘新,赵玲,熊瑞,耿媛媛,胡麟.
补骨脂和肉豆蔻炮制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成药,2015,37(6):1298-1301.
被引量:16
9
刘新华.
浅谈加强中药炮制规范化管理 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J]
.光明中医,2010,25(5):910-910.
被引量:5
10
李兵.
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35-3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79
1
张继昆.
中药炮制在复方药理研究中的地位探讨[J]
.中成药,1984(1):42-42.
被引量:1
2
盛萍,白杰,张冰.
栀子炒炭止血活性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J]
.中药材,2008,31(1):23-25.
被引量:10
3
张丽,束晓云,唐于平,丁安伟,段金廒.
醋甘遂饮片炮制工艺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681-684.
被引量:17
4
刘学湘,潘扬,蒋亚平,韦庆芳.
红栓菌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变化[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3):294-301.
被引量:3
5
李化,杨滨.
山楂的炮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501-504.
被引量:21
6
李凤玲,窦立新,潘传巍.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36-536.
被引量:5
7
薛素兰,魏颖捷,薛淑缓.
中药炮制与毒性副作用的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58-1358.
被引量:1
8
杨滨,李化,赵宇新,李曼玲.
山楂炮制前后有机酸含量的变化[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57-1060.
被引量:30
9
郭戎,王苏玲,卢金朝,许益民,黄耀洲.
炮制对山楂中磷脂成分的影响[J]
.中成药,1993,15(9):20-21.
被引量:8
10
魏太家.
谈中药炮制的作用及炮制品质量管理[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27-12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79
1
凌霄,王盼盼,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临床功效反推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J]
.中医杂志,2020,61(5):396-399.
被引量:5
2
谢余,李奇娟,王文俊,王战国,胡慧玲.
木香类药物“制剂过程-药效”综合分析与展望[J]
.中药材,2019,42(5):1198-1203.
被引量:7
3
汪小莉,江瑜,范兰兰,吴德玲,韩燕全,金传山.
新安医家陈嘉谟“入盐走肾脏”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20,51(5):1336-1342.
被引量:11
4
姚梦雪,冉姗,孙方方,宋燕,汪小莉,韩燕全,洪燕.
基于GC-MS代谢组学姜炮制-配伍治疗寒饮伏肺哮喘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草药,2020,51(3):669-681.
被引量:14
5
杜晶,黄传辉.
姜炭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2021,48(2):8-11.
被引量:5
6
张育贵,王临艳,张淑娟,辛二旦,李东辉,吴红伟,司昕蕾,牛江涛,边甜甜,李越峰.
生甘草及蜜炙甘草的红外光谱及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401-2405.
被引量:6
7
魏小云,刘琼,李悦,魏士雄.
探讨古代中药的药理认识与传承[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73-76.
被引量:4
8
孙琦,张英,侯伟娜,张莹,李晓景.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汤剂与其颗粒剂中大黄泻下作用的对比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2020(8):3-6.
被引量:3
9
刘兴朵.
栀子炭的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20(6):954-956.
被引量:5
10
张元友,孙金国,王淑芹,伊杰.
水冷发电机冷却水检漏装置的改造[J]
.煤炭技术,2000,19(2):13-14.
同被引文献
143
1
张迟,王新红,曾金祥,黄戎婕,梁健,钟国跃.
基于谱效关系的桔梗镇咳祛痰活性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20,43(8):1918-1925.
被引量:10
2
王桁杰,梁君.
半夏毒性成分及炮制解毒机理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9,0(31):108-109.
被引量:8
3
胥伟,杨春燕.
中药归类鉴别在临床用药中的意义[J]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7-8.
被引量:1
4
程明.
中药净制意义的探讨[J]
.中成药,1989,11(12):20-21.
被引量:1
5
陈璧羡.
五运六气与甲子纪元、干支纪年、气候多太极周期和民病——兼就“几大误区”一文与张年顺同志商榷[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78-86.
被引量:8
6
梁逸曾,吴海龙,沈国励,蒋健晖,陈增萍,梁晟,俞汝勤.
分析化学计量学的若干新进展[J]
.中国科学(B辑),2006,36(2):93-100.
被引量:16
7
林强.
5种毒药的中毒机理及炮制原理[J]
.海峡药学,2006,18(5):99-101.
被引量:4
8
唐大轩,谭正怀,梁媛媛,程蕾,黄莉.
大黄蒽醌致泻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312-1314.
被引量:48
9
周建良,齐炼文,李萍.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色谱,2008,26(2):153-159.
被引量:108
10
张挺,李其忠.
“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2):23-2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7
1
臧慧敏,高欢妮,王佳旭,李治业,王灿,武世奎.
蒙药炮制工艺对蒙药中化学成分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10):55-57.
2
聂姗姗,付凌燕,孙立丽,聂垚.
酒炒葫芦巴中葫芦巴碱的含量测定[J]
.智慧健康,2020(14):31-32.
被引量:4
3
魏小云,刘琼,李悦,魏士雄.
探讨古代中药的药理认识与传承[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73-76.
被引量:4
4
彭德明.
中药配伍方法应用于雷公藤减毒研究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20,18(7):20-22.
被引量:7
5
石柳,丁纯洁,陈丽艳,孙银玲,曹阳,郑宏宇,王伟明.
发酵类中药饮片淡豆豉和六神曲微生物污染情况及耐热菌考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39-42.
被引量:9
6
尹燕,王淼,阳志强,王延年,马跃平,高慧媛.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21,52(17):5369-5377.
被引量:24
7
隗鑫曈,王杰,陈威,魏艳平,吕燕慧,祖先鹏,张秀云.
代谢组学在中药炮制领域中的应用概述[J]
.中国中药杂志,2022,47(3):593-602.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樊霞霞,孙涛,何蓓蓓,钟燕梅,吴纯洁,温川飙,赵姝婷.
中药材内在品质和外在性状结合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9):2914-2923.
被引量:3
2
赵春丽,王延博,万润之,孙丽平.
基于R语言探析中医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用药规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1011-1019.
被引量:5
3
刘旗,邱选兵,张恩华,李杰,郭古青,李传亮,臧振中,杨明.
基于频谱分析的中药浊度在线传感器研究[J]
.激光技术,2021,45(4):456-462.
被引量:1
4
彭朋,元唯安.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1,44(8):1783-1792.
被引量:19
5
鲁静,翟为民.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检测溶剂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药品标准,2021,22(5):403-406.
6
霍晓菲,刘卫德,刘绪平,章红.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研究[J]
.药品评价,2021,18(23):1469-1472.
被引量:9
7
曹斌,郭慧辉,张拓,李惠民,惠选柱,李玉琴,冯锁民.
芪天扶正胶囊的薄层鉴别[J]
.化工科技,2021,29(6):22-27.
8
荣晓惠,刘艳,王秋茹,李紫薇,匡海学,杨炳友.
不同产区掌叶大黄酒蒸前后指纹图谱的建立及3种差异性成分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2022,33(3):280-286.
被引量:9
9
宋玲玲,王君明,关月晨,王彦嵋,弓明珠,李炳印.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炮制降低雷公藤心毒性的作用机制[J]
.中国中药杂志,2022,47(3):668-675.
被引量:10
10
曹小汉,毛惠敏,任莉萍.
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22,42(11):1-3.
被引量:7
1
颜晓静,郑博文,张毅达,李娜,刘产明,曹震,张琪.
UPLC-Q-TOF/MS分析孟河医派特色猪心血丹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9):109-116.
被引量:11
2
何美菁,吕辰子,王勃,孟祥龙,张朔生.
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21):4255-4263.
被引量:11
3
牛江涛,曹瑞,边甜甜,司昕蕾,辛二旦,张爱霞,李越峰.
红芪与炙红芪补中益气作用对比及成分差异分析[J]
.中草药,2019,50(13):3107-3112.
被引量:15
4
刘逊,刘睿,赵呈雷,吴芝园,朱晔,谈如蓝,刘竞天,张迪.
穿山甲高温砂炒炮制增效机制研究[J]
.中草药,2019,50(7):1603-1609.
被引量:11
5
扶垭东,张晶,刘颖,李丽,肖永庆.
生、熟大黄饮片及其活性组分的泻涩双向调节作用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0(11):127-132.
被引量:26
6
张业昊,姚明江,刘建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9):1185-1188.
被引量:36
7
赵翡翠,张丽娟,姚美琪.
中药炮制教学浅谈[J]
.新疆中医药,2018,36(4):50-51.
被引量:6
8
曾春晖,刘舒凌,周改莲,杨海玲,谢锋.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1):107-109.
被引量:4
9
熊京京,任佳秀,周姝含,苏明声,王立元,翁美芝,谢卫华,谢小梅.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1):2266-2273.
被引量:17
10
陈婷,黄斌,杨超,舒童,周斌,田芳.
太子参现代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19,48(16):69-70.
被引量:8
光明中医
2019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