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敦煌保存了大量带有"序分"(即"未生怨")和"正宗分"(即"十六观")的唐代观无量寿经变(简称观经变),本文详细梳理了自初唐,历盛、中唐而至晚唐、五代、宋初归义军时期观经变的发展脉络,其形式上经历了初唐横卷式,盛唐早期棋格式、格子式、凹字式(即所谓"山"字式),盛唐中后期中堂式,中唐后期屏风式的变化过程。经考察发现,观经变之未生怨与十六观在描绘过程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原典的作用逐步减弱,图解叙事的功能渐渐被作为观经变图像标志的功能所取代,经疏、疑伪经等新因素的阑入虽然完善了故事的逻辑,但却破坏了画面的逻辑。另外,壁面空间结构的变化对图像的生成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故事逻辑线索没有被割断的情况下,画面会以自身的逻辑安排、重组,呈现出新的不同于前代的风貌。
出处
《故宫学刊》
2014年第1期74-91,共18页
Journal of Gugong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