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7-28,共2页
China Archives
参考文献8
-
1马淑琴.关于文物霉腐机理的探讨[J].北方文物,1996(1):95-96. 被引量:9
-
2武汉大学.《霉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
3井上真由美,1977年,《霉菌灾害及其防治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被引量:2
-
4马淑琴.文物生霉与文物质地[J].华夏考古,1993(3):109-112. 被引量:4
-
5中国科学院霉菌研究所,1983年,《常见及常用真菌》,科学出版社. 被引量:2
-
6马淑琴.故宫文物霉菌的调查与分析[J].考古,1991(5):469-475. 被引量:4
-
7董新姣,郑建铭,张锋.曲霉WZ-2对染料脱色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3):281-283. 被引量:10
-
8刘生浩,史玉英,娄无忌,龚高峰.青霉菌P-93对偶氮染料的降解特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1(2):168-17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7
-
1鲜海军,贾省芬,杨惠芳,屈安贵,汪凯民,贾怀安,任海珍.利用高效脱色降解菌和活性污泥接种处理印染废水的比较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5):8-11. 被引量:10
-
2刘生浩,史玉英,娄无忌,龚高峰.青霉菌P-93对偶氮染料的降解特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1(2):168-172. 被引量:20
-
3梁沈平,王菊思,赵丽辉.染料脱色菌的筛选及固定化脱色试验[J].环境科学,1998,19(4):13-17. 被引量:39
-
4贾省芬,杨惠芳,刘双江.硫酸盐还原菌对多种染料厌氧脱色的特性[J].环境科学,1998,19(4):18-21. 被引量:26
-
5戴树桂,王萍,庄源益,金朝晖,袁有才,谷文新,陈慰国,郑丙辉,刘玉生.湖泊水环境中湖流及其风效应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1(3):22-26. 被引量:5
-
6邓述波,胡筱敏,罗茜.寄生曲霉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4(4):405-408. 被引量:23
-
7全燮,杨凤林,李和平.几种偶氮染料生物降解性研究[J].环境科学,1991,12(3):27-30.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32
-
1宋智勇,周集体,王竞,严滨,杜翠红.偶氮染料废水的生物脱色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B12):78-80. 被引量:10
-
2刘生浩,史玉英,娄无忌,邵劲松.偶氮染料降解菌L-6和L-D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45-49. 被引量:2
-
3高飞.2005年上半年电器工业电工标准化工作大事记[J].电器工业,2005(10):49-49.
-
4董新姣,范茂水,金阳邵.染料脱色菌无花果曲霉的微波诱变育种[J].江西科学,2006,24(2):120-123. 被引量:2
-
5李孱,白景华,倪红,陈怀新,文艺辉,向文胜.染料脱色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某些特性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3):284-288. 被引量:4
-
6吴红娥.菌霉对纸质档案字迹影响的调查分析[J].兰台世界(上旬),2007(07X):27-28. 被引量:2
-
7宋源泉,李莉,赵建.人工合成染料废水脱色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7,33(9):6-11. 被引量:9
-
8李孱,白景华,文艺辉,陈怀新,李林.曲霉HD_1的分离及其对染料脱色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4):502-505. 被引量:12
-
9王慧,郑小伟,王宾香,熊小京,郑天凌.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1):147-151. 被引量:19
-
10吴红娥.霉菌代谢物有机酸对档案影响的分析研究[J].兰台世界(上旬),2009(4):69-7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98
-
1武发思,李洁.古代壁画的微生物损害及防治研究新进展[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2):27-41. 被引量:3
-
2鲁钢,周永璋,王薇.改性石蜡加固保护纸质文物的研究[J].中国造纸,2007,26(11):80-81. 被引量:5
-
3孙常雁,李德海,孙莉洁.传统酿造酱及酱油中酶系的作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3):164-169. 被引量:41
-
4涂朗泉.对档案进行消毒杀虫的尝试[J].档案学通讯,1985(5):41-42. 被引量:2
-
5郭爱莲,单暐,杨文宗.陕西长安南礼王村出土壁画的微生物类群鉴定[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7,9(1):39-43. 被引量:8
-
6马清林,胡之德,李最雄.微生物对壁画颜料的腐蚀与危害[J].敦煌研究,1996(3):136-144. 被引量:12
-
7陈红歌,贾新成.密县汉墓霉变壁画霉菌的分离鉴定[J].敦煌研究,1996(3):145-148. 被引量:10
-
8刘春芳,王吉英,郑国钰.敦煌霉变壁画霉菌的分离鉴定[J].敦煌研究,1990(3):71-74. 被引量:4
-
9郭思洁.囊匣的用途、种类和工艺[J].北方文物,1989(1):111-112. 被引量:2
-
10王海红.文物囊匣包装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3):89-9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8
-
1田周玲.文献用纸脱酸方法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72-74. 被引量:21
-
2李芸.常用图书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4):98-99. 被引量:1
-
3叶莉.纸质图书的酸化危机与除酸处理[J].科技信息,2010(8):352-352. 被引量:2
-
4姚向阳,林红,罗雁冰.现代科学分析技术在纸质档案保护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浅析[J].档案学通讯,2018,0(3):89-94. 被引量:3
-
5张志惠,黄晓霞,周华华.低氧气调技术在纸质档案霉菌抑制中的应用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9,0(2):43-48. 被引量:9
-
6黄四平,张琪.古字画霉菌的防治及其研究进展[J].兰台内外,2020(24):12-14. 被引量:1
-
7张国庆,王方,李根,任萌.夏季故宫养心殿空气中真菌的调查与分析[J].微生物学报,2022,62(11):4397-4413. 被引量:2
-
8李倩,高小超,路智勇,王佳,金紫琳,唐欢.唐韩休墓壁画修复阶段霉菌病害成因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36(4):86-93.
二级引证文献38
-
1侯刚健,赵军.浅析纸张的老化因素与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2):50-51. 被引量:10
-
2杨汉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然灾害防护意识和技巧培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4):128-130. 被引量:1
-
3李鸿魁,徐晓蔓,孟远行,张美云.老化纸张液相脱酸实验[J].中华纸业,2011,32(10):52-55.
-
4张金玲,方岩雄.古籍文献的酸化与现代修复技术[J].图书馆学刊,2011,33(8):23-25. 被引量:13
-
5田周玲.国外纸质文献批量脱酸工艺进展[J].中华纸业,2013,34(14):90-94. 被引量:25
-
6陈绪军.南京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文献酸化情况调研[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3(3):4-7. 被引量:16
-
7田周玲.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214-217. 被引量:5
-
8陈立.民国时期文献酸化及保护的地域差异性研究[J].图书馆界,2014(3):29-31. 被引量:3
-
9顾宇,李超,张金萍,郑冬青.真空微波-冷冻联合干燥在民国文献脱酸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15(1):49-54. 被引量:6
-
10周丽华,崔广晓,申向红.民国时期美术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现状及建设——以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7):130-132. 被引量:1
-
1吴红娥.霉菌代谢物有机酸对档案影响的分析研究[J].兰台世界(上旬),2009(4):69-70. 被引量:8
-
2贝塔.你不知道的小知识[J].中外童话画刊(经典美文),2010(7):22-23.
-
3吴萍溪.充分发挥国外农业期刊文献的作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0(4):69-72.
-
4退烧药有三怕[J].民间传奇故事,2017,0(6):40-40.
-
5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用葡萄酒探测矿床[J].山西果树,2009(5):44-44.
-
6地震后受灾档案的抢救方法[J].中国档案,2008(6):46-47.
-
7黄爱钦.霉菌是图书保护中的大敌[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8,8(4):49-51.
-
8野生果浆营养成分剖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7(1):28-28.
-
9最新专利文摘[J].石油化工,2010,39(1):101-101.
-
10朱述英.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J].价值工程,2011,30(29):284-285.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