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再研究
被引量:1
Re-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6期64-65,共2页
Expanding Horizons
参考文献2
-
1[4][5][6][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0;27;26;83;82;82. 被引量:1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2
-
1庞卓恒.从多样性探寻规律——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启示[J].历史研究,1994(2):178-192. 被引量:4
-
2陈玲玲.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转向[J].北京社会科学,1999(2):54-57. 被引量:4
-
3叶险明.《资本论》创作·经济学研究·“人类学笔记”——兼评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3):43-52. 被引量:4
-
4张凌云.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J].人文杂志,1996(2):51-57. 被引量:3
-
5启良.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J].求索,1995(5):105-109. 被引量:1
-
6冯景源.关于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几个问题[J].求索,1994(6):47-52. 被引量:3
-
7王东.“晚年马克思”新解[J].教学与研究,1996(5):41-44. 被引量:6
-
8聂锦芳.《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J].哲学动态,1995(6):40-43. 被引量:2
-
9陈维杰.再谈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写作原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9-11. 被引量:4
-
10叶志坚.历史之谜的文化求解——晚年马克思思想论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9):2-6. 被引量:3
-
1王志林,余冰.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J].理论月刊,2007(3):19-22. 被引量:1
-
2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2):125-126.
-
3山兰.冯景源著《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出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45-145.
-
4方卫兵.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的重大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6):36-39.
-
5南树霞,王和丽.浅谈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1(6X):120-120.
-
6袁盾.对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全面理解[J].学术探索,2002(3):6-8.
-
7李杰.唯物史观史学方法三论[J].江海学刊,2008(4):146-150.
-
8沈亚生.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与和谐社会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52-54.
-
9辛望旦.继承伟人遗志 搞好理论教育[J].江南论坛,1997(3):9-9.
-
10田启波,黄月细.解读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J].江汉论坛,2006(12):79-8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