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在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理论中的科技支撑平台构建
摘要
在智慧城市和智能社会中,物理世界中的一切都应该被数字化和数据化,通过标注、整合、组织、传输、计算和赋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率。城市复兴既是城市规划的时代更迭和科技人文的发展需求,也是社会民生的崭新方向。当前,有大量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24年第5期175-179,共5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共引文献42
-
1龙瀛,张昭希,李派,周新宇,刘洪岐,刘兴起.北京西城区城市区域体检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19,0(S02):180-188. 被引量:36
-
2周学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33-35. 被引量:6
-
3叶华,陈修颖,宗跃光.新经济背景下区域空间结构转型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87-91. 被引量:5
-
4郭荣朝,刘长远.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219-224. 被引量:1
-
5祁新华,毛蒋兴,程煜,范建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J].规划师,2006,22(8):14-16. 被引量:22
-
6邓钟,吴文英,朱高龙.虚拟城市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裁减研究[J].城市勘测,2007(1):52-54.
-
7温倩,方凤满.安徽省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84-87. 被引量:13
-
8马剑,边宇,王秀锦,姚鑫.应用GIS的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支持系统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07,18(1):13-16. 被引量:4
-
9程前昌,胡大胜.对宜居城市判定标准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103-106. 被引量:6
-
10杨明豪.议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J].中外建筑,2007(3):31-34. 被引量:1
-
1陈钊,魏扬赟.新兴产业与收缩城市复兴——基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J].学术月刊,2024,56(10):37-49.
-
2徐千里,余水,许书.社区更新的视角与观念——面向城市复兴的社区嬗变[J].建筑技艺(中英文),2024,30(7):14-23.
-
3何宁,赵思琪.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2(11):91-101.
-
4董方冉.普惠金融周年答卷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让普惠金融茁壮成长[J].中国金融家,2024(11):39-40.
-
5蓝庆新,田庚.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J].前线,2024(10):28-31.
-
6高岳.浅谈近期城市更新工作的共性问题[J].上海土地,2024(5):36-40.
-
7文华.大栅栏新活力城市复兴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9):215-216.
-
8朱丁.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虚假信息文本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12):45-47.
-
9严安东.高中人工智能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2):66-67.
-
10周璇.智能社会时代的司法变革——从Internet^(+)到AI^(+)和Neuro^(+)[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3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