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活态的开放性博物馆,它展示着城市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也凝结着地方情感与集体记忆。本文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看作一种媒介,采用文本分析和实地观察两种质化研究方法,剖析广州市北京路改造升级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传播实践。研究发现,北京路的空间生产主要受制于三重力量:政府、企业和市民群体,分别表现在顶层规划与政策制定、空间市场化与资本增值,以及对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回归的渴望。无论从实体空间还是媒介景观来看,改造后的北京路都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从生活场所到体验空间的功能重置,也带来了仪式的回归与地方感的重塑。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到访者都作为空间实践的参与者投身其中,看似在自由漫步实则也被隐蔽的空间强权所规训着。
作者
贺天慈
刘倩
HE Tian-ci;LIU Qian
出处
《岭南文史》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基金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课题,课题号JNXT2022002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号2022B101010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23NJYH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