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山西古建筑琉璃鸱吻立面形制演变刍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一种构件,它安放在古建筑正脊两端封护屋面前后两坡交会部位,既能起到固脊、防水、避雷等功用,又是重要的装饰构件。本文所讨论的古建筑鸱吻构件,据文献记载,在唐以前多称“鸱尾”,从唐至元一般多以“鸱吻”称呼(1),明清时则多称“正吻”,还有“螭吻”“蚩吻”等说法。琉璃鸱吻即以琉璃工艺制作的鸱吻,是琉璃技艺应用于建筑营造的重要体现。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也是我国琉璃艺术之乡,存有大量古建筑琉璃鸱吻的实例,延续时间较长,形制样式丰富,对研究山西乃至全国古建筑琉璃鸱吻构件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宋阳
出处 《建筑》 2024年第9期100-105,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柴泽俊编著..山西琉璃[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217.
  • 2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脊饰[J].文物,1978(3):62-70. 被引量:24
  • 3李剑平编著..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6.

共引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