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中)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这种本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的道德本能无疑主要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共产制共同体”时代产生和形成的,这正是儒家的“人性本善”和“人禽之别”等理念的实存性依据,也是人类具有“大同情结”的根源所在。社会现实中的道德,主要是由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情感亦即孟子所说的“善端”,是人皆有之的道德本能的呈现方式,道德观念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继承性,但也总是与本能性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道德观念只有与人们的是非感、好恶心等道德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在“日用而不觉”中主导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术界关于道德信仰问题的诸多争论,就在于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人的道德禀赋具有植根于道德本能之中的这三个要素,更没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研究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出处 《南方论刊》 2024年第9期43-46,共4页
基金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基金项目“共产党人‘心学’研究”阶段性成果(2023WTSCX286)。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