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建构与解构:《米》的空间叙事逻辑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米》是苏童的首部长篇,主要讲述了一个逃荒农民的五十年异乡漂泊路程。“逃亡”,作为苏童小说传统母题,本身就包含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位移,苏童以主人公五龙为中心,在同一场域内展开社会关系网,延续了以往小说中“南方堕落”的空间建构,并通过小说符号的隐喻,展现了互为交叉、背驰的空间走向。作为空间的生产者,人的异化必然会导致空间的异化,苏童在建构其爱情、亲情空间网络关系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解构。由建构走向解构,反映了作者对于小说中社会关系建构合理性的质疑和反思,无形中加强了小说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 宋岳阳
机构地区 北华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29-31,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0

  • 1胡河清.苏童的“米雕”[J].当代作家评论,1991(6):54-55. 被引量:8
  • 2王德威.南方的堕落与诱惑[J].读书,1998,0(4):70-80. 被引量:88
  • 3[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61-240页. 被引量:5
  • 4王干 费振钟 苏童.在意象的河流里沉浮.上海文学,1988,(1):73-76. 被引量:3
  • 5[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范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1页. 被引量:1
  • 6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A].陈志梧译 载包亚明主编.《都市与文化》丛刊第1辑《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8页. 被引量:9
  • 7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67-68,88-90页. 被引量:46
  • 8索亚《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李钧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9页. 被引量:1
  • 9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见《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上卷,吕同六编,华夏出版社,1995版,第602页. 被引量:1
  • 10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见《文学理论前沿》(第七辑),王宁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第72页,第87页,第93页,第85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