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家愈发将“空间”视作一种开放的、流动的,而非封闭的、静止的意识或者观念。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用“异托邦”的概念阐释空间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在由生活经验构建出的日常空间内间隔出不同异质空间的可能,据此,真实与虚幻两种属性同时存在,彼此分隔又相互渗透。以虚拟性、写意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空间蕴含着“异托邦”的核心质素:其一,具有将多个异质空间并置于一个真实场所的塑造力与承载力,角色于多重异质空间流转;其二,通过准入与排他系统,彰显空间权利的运作机制;其三,建立起与既定空间秩序形成反差的幻想空间。在戏曲舞台上营造出空荡流转、虚实相生的“异托邦”的空间意趣。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5,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