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ETC系统背景下收费站至匝道分流端距离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全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实施,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车道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停车领卡收费为主的收费模式逐步升级为ETC收费模式。匝道分流连接部是驾驶员由匝道收费站驶入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驾驶员经过收费亭后,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匝道分流鼻端识别、三角端标志内容识读、理解、决策和行动等一系列动作。随着ETC收费模式比例的进一步提高,车辆驶过收费站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现有规范对收费站至匝道分流端的距离要求满足停车领卡收费模式的需求,但ETC收费模式对该距离的要求更高。为确保驾驶员舒适地经收费亭驶入匝道,现以驾驶员视认特性为基础,计算收费站中心至匝道分流鼻端的最小距离,以指导匝道收费站线形设计,保障行车安全。
出处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252,共4页 Highway
基金 陕西省城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项目编号SZJJ2019-22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2-43K。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33

  • 1张伯明.交通标志汉字视认性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3,10(2):40-46. 被引量:48
  • 2杨建国,王金梅,李庆丰,王兆安.微观仿真中车辆换道的行为分析和建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1):93-97. 被引量:19
  • 3VAN WINSUM W.Lane Change Maneuvers and Safety Margin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1999 (2): 139- 149. 被引量:1
  • 4QIN Kaihuai. General Matrix Representations for B-splines [C] //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Singapore: IEEE, 1998 : 37 - 43. 被引量:1
  • 5SCHEUER A, FRAICHARD T. Continuous- curvature Path Planning for Car- like Vehicles [ J] .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1997 (2) : 977 - 1003. 被引量:1
  • 6AMMOUN S, NASHASHIBI F, LAURGEAU C. An Analysis of the Lane Changing Maneuver on Roads: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vehicle Cooperation via Communic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Istanbul: IEEE, 2007 : 1095 - 1100. 被引量:1
  • 7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被引量:46
  • 8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592-1603. 被引量:40
  • 9冯浩,席建锋,矫成武.基于前视距离的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4):782-785. 被引量:21
  • 10张秀彬;应俊豪.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